服务外包迎来二次发展的“春天”——专访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骞芳莉
2014年11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此举意味着服务外包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骞芳莉
“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召开,充分表明国家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视,同时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服务外包产业的大力发展不仅正当其时,而且迎来了二次发展的‘春天’。”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骞芳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正面临着嵌入世界经济结构“大转型”与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诸多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服务外包产业逆势而上,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骞芳莉认为,将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是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也是未来经济走势的需要。
谋划外贸发展新思路的重大举措
记者:2014年11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意味着服务外包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您看来,此次会议传递出哪些信息?国务院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做出这一部署?
骞芳莉: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召开,充分表明国家对服务外包产业的重视,同时释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服务外包产业的大力发展不仅正当其时,而且迎来了二次发展的“春天”。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服务外包已成为我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服务外包的加快发展,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摆脱资源环境瓶颈、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而且有利于促进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形成外贸增长的新亮点。作为绿色产业的一种新形态,服务外包也是我国城市从传统发展模式向绿色生态发展模式转变的新引擎,是拓宽就业渠道、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新高地。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正面临着嵌入世界经济结构“大转型”与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诸多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服务外包产业逆势而上,保持较快发展态势。2014年1-11月,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608.4亿美元和46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4.3%。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召开,将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是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也是未来经济走势的需要,将对“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保就业”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然进入一个新常态。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9.4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8%。贸易顺差1.4万亿元,扩大了35.3%。与货物贸易大额顺差相比,服务贸易逆差达11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可以说,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正处于增速的换挡期和结构的转型期,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培育和增加高技术、高附加值商品与服务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此时,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旨在把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作为打造外贸竞争优势的新途径,这是我国积极谋划外贸发展新思路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历经了初步形成期和快速成长期,正迈入成熟期前的“转型阵痛期”。尽管产业规模、技术水平、资源要素都已获得了一定存量的积累,但在全球价值链上的竞争力不足,转型升级的挑战以及传统政策的瓶颈日益凸显,亟需国家层面的战略性指引。如今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不仅表明国家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符合产业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为解决产业步入成熟期过程中的一系列瓶颈,更好地发挥服务外包产业在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点亮外贸新优势等方面的作用,提供更加有效的战略引导和政策支持。
记者: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到服务外包是在2013年京交会,当时的提法是“要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拓展服务外包”。这次提出“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对此,您怎么看?
骞芳莉:这次会议提出的“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充分肯定了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在迈向世界贸易强国的过程中,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全球排名第13位跃居目前的全球第三。但是,与货物贸易大国的国际地位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仍相对滞后。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5396.4亿美元,是世界第一服务贸易逆差大国,逆差额达到1184.6亿美元,并且根据2014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与此同时,服务外包却延续良好的发展态势,2014年1-11月,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608.4亿美元和466.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24.3%,是服务贸易中保持顺差的一大亮点。
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些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业态,如场地智能化设计、产品打样服务、工业生产线设计等;成长出了一批国际性大企业。上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实力的增强都将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多措并举 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在您看来,相比之前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政策,此次会议最大的突破点在哪里?亮点又表现在哪里?
骞芳莉:此次会议最大的突破点在于,提出“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拓展行业领域”,这一提法对于服务外包产业的规范化、可持续化、健康化发展至关重要。明确了产业发展的重点垂直领域,即“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金融、政府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为转型升级中的服务外包产业走向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成为本次会议最大的突破点。
此次会议的亮点表现在政策优惠力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特别是会议强调“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首先,明确提出扩大现有政策的实施范围。即通过“增加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数量,相应扩大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其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部分实行税前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范围”,让更多的服务外包企业受惠。其次,新增“试行国际服务外包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政策”。其目的在于鼓励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走出去”,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尤其鼓励更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去国际市场上接包,并可在国内进行转包。一方面,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离岸与在岸的协调发展。第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即“通过金融、保险、融资担保等机构和政策性银行,以及支持上市融资等方式,拓宽服务外包企业投融资渠道”。目前,商务部与国家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担保公司等机构正在积极落实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通力合作,拓展服务外包企业的投融资渠道。
记者:会议提出要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拓展行业领域。这传递出什么信号?厘清服务外包产业的概念和范畴的意义在哪里?
骞芳莉:编制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意在针对产业发展的“痛点”开药方,对于服务外包产业的规范化、可持续化、健康化发展至关重要。“定期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一方面有利于国家指导整个产业的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便于各级政府依据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制定差异化发展路线图、出台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同时,通过编制指导目录,引导产业国际化发展方向、积极开拓国际高端市场,促进“双边”合作,方便与国际接轨。目前,商务部服务外包统计标准已对服务外包按业务类型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类。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也对服务产业进行了分类,并编制了服务产业的分类目录,如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公布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等;一些地方政府也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先试先行,探索制定出一些本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指导目录。对于整个产业的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而言,确立国家层面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非常有必要且是当务之急。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
记者:李克强要求相关部门“思想要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不能再“含含糊糊”,要多给一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实惠。对此,该如何理解?对服务外包产业来说,我们可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步伐的领域有哪些?
骞芳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外包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国办函〔2009〕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复函》(国办函〔2013〕33号)等政策文件,为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变革发展,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以及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服务外包产业的活力不断增强,对支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些企业反映原有政策门槛较高(如离岸业务占总业务额50%以上才能享受),使得很多从事服务外包的中小企业或创新研发企业无法享受;有些政策急需创新和完善,如人才方面鼓励中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政策仍属空白。可以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关于“解放思想,多给一些‘真金白银’的政策实惠”的重要指示,契合了服务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反映了广大服务外包企业的心声。
记者:会议提出要支持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购买非核心业务的专业服务,政府部门也要拓宽购买服务领域。这被解读为即将出台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外包的政策措施,国内服务外包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对此,您怎么看?政府外包可突破的领域有哪些?做大的困难在哪里?
骞芳莉:2013年9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今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公共服务外包以及与工业相融合的服务外包等在岸市场需求已处于不断释放中,发展迅速。相信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召开以及新政策的随之出台,将会进一步释放国内在岸市场需求,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政府外包的领域有很多,比如现在采用外包较多的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规划和实施等,未来可以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等方面进行尝试。政府外包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政府作为发包方存在思想上的顾虑,包括对信息安全、服务交付质量的担忧。或者对发包业务类型不明晰的困惑等。这需要政府、国有企业等发包主体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同时服务外包企业也应积极研究、拓展与政府服务或国企运营相关的业务,加强自身信息安全管控,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政府服务的多方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