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标杆

27.04.2018  06:0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在小岗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把牢总抓手,践行总要求,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标杆。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发展精致农业,进一步打响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等品牌,因地制宜发展徽菊、干鲜果、泉水鱼等特色种养,打响黄山绿色农产品品牌,争创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三产融合,实施农业产业化“826”行动,推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农村电商等深度融合,突出抓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让农业在文化上有说头、在景观上有看头、在休闲上有玩头、在经济上有赚头,让好山好水成为农民的聚宝盆。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永葆生态环境“外在绿”,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和全域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内在绿”,扩大农药集中配送、垃圾兑换超市等成果,引导广大农民筑牢生态意识、强化生态责任,形成爱我乡村、节约资源、整洁环境、从我做起的高度自觉。

  以传承优秀文化为重点,打造“有乡愁”的新乡村。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徽州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黄山乡村的鲜明特色、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扎实开展全国首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深入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工程,推动非遗传承创新,深化与故宫博物院战略合作,依托闲置的古祠堂、古民居,建设一批村史馆、好人馆,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实施“四倡四反”移风易俗行动,深化“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树立“梦幻黄山、礼仪徽州”良好形象。

  以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为抓手,打造“有秩序”的新乡村。坚持走乡村善治之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安定有序。精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班子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创新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议事决策程序和制度,引导农民“说事、议事、主事”,做到村里的事村民商量着办。建设平安乡村,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基层“拍蝇”结合起来,引导干部群众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确保群众安全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打造“有活力”的新乡村。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守住“四个不能”底线,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盘活物的要素,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巩固扩大农村资金互助、农业保险试点等成果,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让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盘活人的要素,打好乡情牌、乡愁牌,鼓励支持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返乡创业,挖掘“土专家”“田秀才”,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盘活钱的要素,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方向,打造“有福祉”的新乡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对标“六看六确保”,深入实施“十大工程”,扎实开展“万名党员帮万户”行动,坚决做到“七个不落、一个不少”。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在实现“七有”目标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尤其要抓好农村“双创”,鼓励农民投身特色种养、乡村旅游、传统工艺生产等领域,着力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干事业的浓厚氛围。

原标题: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标杆 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编辑: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