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美金买个关键词?天价收购关键词实为骗签合同

21.11.2015  10:14

  网上抢注关键词,梦想一夜暴富。面对一份几百上千万的收购意向,瞬间欣喜若狂,满眼金花幻想今后美景,欣然签下前提合同,最终落得人财两空。记者昨日从包河经侦大队了解到,该队成功破获一起系列关键词诈骗案件,全国20多名受害者被骗损失超千万元。

  

  1

  天价出售域名反遭骗

  2010年,时年53岁的四川人包某购买了“羌医药”域名,之后就不断接到全国各地网络公司的电话,称要收购,抱着奇货可居心态的他一直没有同意,直到3年后被一个天文数字打动。2013年11月下旬,包某接到合肥梧桐网络公司业务员钟某的电话,称有买家愿意出资1800万元收购其手中的“羌医药”域名,希望他到合肥来谈一谈转让事宜。

  被这个天文数字砸晕的包某很快收拾行李,只身来到梧桐公司。在与该公司经理王某和业务员钟某的沟通中,对方详细向他介绍了很多关键词、域名的重要性和以此带来的巨大收益,重点强调了买方的强烈购买意愿,并向其出示了一份第三方购买协议和转账凭证。不过在最后,王、钟两人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包某将“羌医药”升级为4G,升级费用15万元。在两人一番天花乱坠的描述之下,包某当场将身上仅有的5000元现金全部交了出来,并在回家之后七拼八凑又先后交了3.5万元,“实在拿不出来更多钱了,他们就说帮我垫付剩下的钱,催着我赶紧签合同。”然而,让包某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满怀欣喜做着发财美梦的他,之后却再也联系不上梧桐公司。

  与包某有着同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记者从包河公安分局经侦大队了解到,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名受害者来队举报梧桐公司,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被梧桐公司以第三方高价收购关键词、域名的名义相诱,与其签下APP制作、升级4G等合同。而梧桐公司报出的收购价格高得让他们无法抗拒,“最低都是500万起步,最高的有1亿美金。”民警屈警官告诉记者。

   2

  全国多人上当涉案超千万

  受理案件后,包河经侦很快展开调查,并于同年10月、11月分别将两名犯罪嫌疑人刑拘。经过调查,民警发现梧桐公司于2012年6月注册成立,经营范围主要有计算机软件、手机软件订制开发等。其公司业务员利用在“宜搜”等关键词平台上取得的关键词持有人联系方式,与关键词持有人联系,谎称有第三方买家想通过梧桐公司后买其手中持有的关键词,并向其出示或发送一些证据,主要有第三方买家支付给梧桐公司的转账凭证,即第三方买家购买关键词的定金,以及第三方购买协议等。经民警调查后发现,这些转账凭证和购买协议实际上并不存在,全部都是业务员伪造出来的。

  在取得关键词、域名持有人的信任后,梧桐公司业务员一般会告诉他们,要想最终完成交易,需要将手中的关键词在梧桐公司做一个产品。在业务员虚构的事实及美景诱惑下,受害人往往会轻易与其签订合同,并交纳巨额的合同款。然而,等到所谓的APP等产品制作完成后,受害人却发现根本卖不出去。

  据屈警官介绍,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全国已有多人被骗,涉案金额高达千万。目前部分嫌疑人已被移送起诉,相关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之中。

   3

  市场混乱投资赚钱不靠谱

  网络关键词真能赚钱?记者了解到,“关键词”是继IP地址和域名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名称系统,网络用户使用“关键词”可以直接访问目标网站,这对企业在网络上树立和推广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关键词确实蕴含商业价值。记者也在一些关键词交易平台上看到,确实有一些关键词在网上进行买卖,且从报价上来看,有的关键词定价不菲,高达几十上百万的也有成交先例。正是这样的成功案例,让不少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机,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抢注关键词,坐等买家。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关键词注册和交易行业却存在混乱、缺少有效管理的现状。据了解,当前市场上有多家公司提供多个平台可进行关键词的注册和服务,代理商更是不计其数,一般人很难清楚了解这些公司或者平台之间的差别。而被犯罪人员使用实施诈骗的工信部和中国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实际与关键词转让没有多少关系。记者查询相关资料后发现,中国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四类域名的注册中,并不包括关键词。而工信部也曾于2014年1月发布《关于关键词转让有关问题的声明》,称手机关键词、3G关键词、网络关键词、无线网址、信息名址等的转让属于市场行为,工信部从未对关键词转让设立许可或者备案条件,也不会对相关转让行为收取定金。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关键词买卖有过成功的案例,但只是个案,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市场,大部分关键词实际上几乎没人浏览,想要靠其赚钱,很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