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第一书记在咱村 产业奖补铺就脱贫路
【人物名片】
张小松,合肥市政府办公厅副处长,2014年10月至今,在庐江县同大镇连河村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不到三年时间,他就带领村民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被评为全省优秀选派第一书记标兵。
7月29号,一大早炙热的太阳就升得老高。连河村74岁的村民许从保在家里做着家务。按惯例,张小松书记会在这天到他家里走访。于是,他一边做事,一边等着。
上午十一点,张小松书记冒着酷热到了许从保家。
张小松:今年那莲藕可在卖呢?
许从保:莲藕估计还得个把月。
张小松:就直接拿到街上卖吧?……
莲藕什么时候上市?今年的价格怎么样?这茬的韭菜什么时候可以收割了?这些都是张书记关心的问题。许从保五年前做过手术,身体不好,老两口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家里几亩地,生活很是困难。张小松来村里做了第一书记后,每个月都会到许从保家里走访慰问,把他家当做重点的扶贫对象。每次走访,他都会自掏腰包买些米、面和生活用品送过来。
许从保:“ 张书记对我们非常好,对我们关心、照顾、看望。 ”
三年前,连河村像许从保这样的贫困户有一百多户,张小松到村后一个个摸底慰问,把贫困户该享受的低保政策、危房改造政策、新农合政策以及逢年过节的慰问金,挨家挨户地送去。
可是一年过去了,张小松发现,像许从保这样的贫困户依然摆脱不了贫困,这引发了他的思考。村干部郑翠萍就这样告诉记者:“ 你要靠上面的帮助,给一个钱两个钱,只能临时的。 ”
通过走访,张小松了解到,连河村的贫困户有的是因为年纪较大,无法外出打工;有的是因为家里有重病人,因病致贫。大多数贫困户有脱贫的意愿,只不过家庭条件差,没有能力更没有信心发展产业。
于是,张小松想到在连河村开展“村级产业扶贫奖补”工作,从村对口扶贫单位的扶贫资金以及村集体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专项奖补资金,凡是像许从保这样的困难群众,愿意通过自己努力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村里都会予以奖补。这个做法当时在合肥市是首创。村干部郑翠萍:“ 他鼓励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一亩田补助200块钱,这个脱贫资金呢,就是自己能把自己的产业提高上来。 ”
贫困户种一亩韭菜、莲藕等经济作物,补助200块钱;养一只鸡、鸭等家禽,补助5块钱。
“村级产业扶贫奖补”是一个创新做法,如何能让贫困户都了解、接受呢?张小松带领村干部们一家家走访,把上级的扶贫政策和产业扶贫奖补的具体做法耐心细致地对贫困户们进行讲解。村干部郑翠萍:
“ 像我们家农户,从14年开始加上已经脱贫的,有180多户,我们是四个村子合并的嘛,每一户,他都一家一户上了门。 ”
通过张小松的耐心解说,再加上有了相应的补助,许从保老两口有了干劲,除了家里原本种植的韭菜和黄豆,去年又增加了三亩莲藕,并顺利脱了贫。
与许从保相比,村民艾玉莲家的负担更重。艾玉莲家里有两个孩子,女儿今年刚考上大学,上初中的儿子身患重病,一家子的大部分收入,都用在了看病上。
艾玉莲:“ 他是肾病综合症,两周岁不到生病的,平均一年看病花掉2万块钱,就靠他爸爸一个人做点零工,一年两三万块钱,就大部分给孩子看病看掉了。 ”
艾玉莲说,为了照顾儿子,她不能外出打工,想要在家门口发展产业,却害怕失败以后连儿子的医药费都支付不起了。她长期思想消沉,觉得可能下半辈子就只能生活在贫困中了。就在这个时候,张小松书记到家里来了。艾玉莲:“ 他讲的,我们帮扶,靠给你们1千两千,你们永远脱不了贫,还是要你们自己干,鼓励自己干,自己要有信心干。 ”
信心从哪里来呢?张书记给她介绍了村级产业奖补政策,并且鼓励她说,只要你愿意劳动,敢于吃苦,多种植经济作物,就可以多补贴现金,有这部分钱兜底,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艾玉莲:他给我们产业帮扶,去年有帮扶资金2000多块,今年有2000多块。
记者:经他这样一鼓动,你自己想着要做一些产业了?
艾玉莲:哎,对了!
张小松的鼓励,使艾玉莲有了脱贫的劲头。她承包了20亩地种植韭菜,除了照顾儿子,她把大部分心思都花在菜地上,精心打理,小心伺弄。一年忙下来,家庭年收入一下子超过了4万元。除了家里的花销,竟然还有了结余。
靠着不懈的努力,张小松用两年多的时间,使连河村50多户贫困户通过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家禽养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增收约40万元。去年,连河村一举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村民们说,产业奖补政策扶的是看得见的产业,而张书记的鼓励,扶的是我们脱贫的信心和志气。
村民孔华:“ 他鼓励我们做一些养殖业啊、种植业啊,鼓励我们回来搞农业,给我们开导,政策啊、发展前景啊,他都给我们分析的清清楚楚的,所以我们信心就足了,有张书记在后面给我们支持嘛! ”再过半个多月,许从保家的莲藕就可以采收上市了,他告诉记者,今年奖补政策又给他补了2000多元,让他进一步扩大生产。
许从保:“ 去年补了2000块钱,今年补了2000块钱不止,还有县妇联补了400块钱,反正钱补了不少。 ”
看着屋后绿油油的三亩莲藕田,许从保满怀信心地说,今后,他得想着怎么致富了!
许从保:“反正你得自己干,不干不行!”
【第一书记心声】
“这三年来,我确实是在尽心尽力的,想去帮群众做一些事情,不管是产业扶贫,还是生活上的小困难,我确实是在带着感情,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身边人在做这样的一些事情。从另一个方面考虑,我觉得我自己的收获更多,让我对基层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刻的、全面的了解,同时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思维、工作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