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 吕宗凯

14.08.2014  11:10

    “文化是根的东西,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好的东西才叫文化,而书法的根本就是传承文化,就是做学问。”——吕宗凯

  入秋后的第一个周末,带几位朋友去拜访吕宗凯教授。吕教授是远近知名的书法家,大家都想求一幅他的作品,各个表情兴奋,心里一定痒痒的。

  “鸿飞,你怎么喊他教授?”一个朋友问我。

  现在大家见到尊敬的人都喊老师,而我与吕教授认识多年,算是老朋友了,到现在我们每次见面我还喊他教授。这不仅因为他的本职工作就是大学教授,还因为在这些年的交往中,我深深地知道他更是一位学者。他对《易经》,及释、儒、道都有深入的研究,还与朋友合著了一本《道经·德经·交经》。这本书总结了他几十年传统文化研究成果,并与当前社会现实相结合,对《易经》、《道德经》等经典著作做出了全新的解析。

  与朋友们一路闲聊,我们来到一个安静的小区。在一栋不高的家属楼前,朋友将停在几棵水杉树下,仿佛进入了公园一样。我们都心情愉快。

  等我们上了楼,主人的接待更让朋友们激动万分。这么大一个书法家到门口来迎接大家,热情地请大家进屋,等大家在他的书画室落座了,又亲自为每个人倒上水泡上茶,一点架子都没有!大家的拘谨也就放下来了。

  他笑着坐在大家对面,蓬松的头发,粗犷的面容,身穿一件蓝色t桖,下半身配一条绿色短裤。走在大街上,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位学者,一位书法家。而书画室的一切都告诉我们,他是货真价实的。我后背一面山墙,从墙根一直到屋顶,满满一堆的书法作品,比墙还要宽;东面一排书柜,里面塞满了各种印章,印泥及成捆的毛笔。最让大家吃惊的,是房间正中间、占据了房屋大半空间的一张书画台,一块破旧的毛毡上摆放着几条镇尺和各式各样的寿山石、灵璧石,靠墙的地方也堆满了书,对面山墙上悬挂着隶书大家龚望的一幅字。再书画台下,各种画册、书画杂志一直从地面累积上来,与书画台连为一体。

  大家既开心心里又充满了惊讶——我第一次来就是这样。

  “吕老师,我一进来就觉得自己太庸俗了。”一个朋友感叹道,“我来的路上只想着求一幅您的墨宝。到这里了才感觉到,自己还是个小学生。”

  大家都大笑起来。

  “没关系,给你们每人写一幅。”吕教授也笑起来,“我的书法就是给大家送去快乐,大家快乐了我就快乐!”

  气氛热烈。大家都站起来,吕教授拿过几张宣纸,在书画台上铺开了,写。

  作为他的老朋友,我知道他的书法在北京、杭州等地,每平方尺都在1500以上。而他对登门拜访的朋友,却从来不提钱。快乐就好!就是外地来求买他书法的书画商,他往往也不计较价格。

  “人生就短暂的几十年,我的书法能够奉献给社会,让喜爱的人得到快乐,我就知足了。”

  他十分豁达。

  “中国梦”,他挥毫写下三字,大家齐声称赞。

  “现在国家提出‘中国梦’,对我来说,就是奉献。中国文化是一种成事文化,讲究奉献。有奉献才能产生美好的未来,这对国家和你们年轻人都是一样。”他提起毛笔,给大家讲解,大家都静静地听着。“一个人不奉献就会计较得失,人就越做越小。”

  “吕教授,现在很多书画家都很看重市场收益,您这样淡泊名利,您家人没有意见吗?”一个做广告的朋友问。

  “这一点我要特别感谢我夫人和我女儿,她们从来不干涉我,只要我快乐就行。”吕教授感慨地说,“而且我还要感谢我的农村生活经历。鸿飞知道,我出生在河北沧州的农村,77年恢复高考,我是第一批大学生,然后毕业分配来安徽工作,生活条件比在农村时好了很多了,我生活也比较顺。这样的经历让我对物质没有特别的欲望。我不奢望住上别墅,也没有汽车,但是我整天过得很开心,这就够了。”

  一阵沉默。

  “吕教授,我每次来都能学到很多人生的道理。谢谢您!”我由衷地说。

  吕教授哈哈一笑。随即拿过第二张宣纸,挥洒自如地写下两个大字,“舍得”。

  “有舍才能得。舍就是舍去你内心过多的欲望,最后方能得到人生的道理。”他郑重地告诉我们。

  大家都频频点头,对吕教授敬佩得几乎无以复加。

  随后一个在练习书法的朋友,提到了书法的技法,然后向他请教。

  “首先,你把它当作修身养性的一种方法,而不要把书法当作谋生的手段。这样你会很轻松,而且更容易进步。提高技巧,一方面要临帖,另外也要老师的指导。”吕教授说。

  “现在很多书法家写什么百佛,百寿,还有龙,样式很夸张。他们算不算一种独特的技法?”朋友接着问。

  “艺术要有自己的语言体系,艺术失去了语言,就成了枯槁无味的字画。但凡伟大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体系,如吴昌硕的艺术就是一种遒劲有力的语言体系。”吕教授把笔放在书画台上,“那你看那些写百佛,写大龙的书法家有没有自己的艺术语言?”

  他像在课堂上提问一样,等着大家回答。

  大家都愣住了,那些所谓的书法家显然都没有。

  “现在很多从艺者,只是在写字,摹画,语言这一层是顾不上的,也形成不了。大智从艺者才会有自己的既合传统,又有新意的艺术语言。”吕教授没有直接批判那些艺术家,只是说自己的观点,“书法到最后就是你的修养,没有修养就是誊抄。”

  “吕教授,您看这么多书,”朋友指了指身后一整墙的书,“是不是也是为提升您的书法境界?”

  吕教授点了点头。

  “文化是根的东西,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好的东西才叫文化,而书法的根本就是传承文化,就是做学问。有了传统才能创新。”吕教授拿过一本自己的著作,翻了翻,“我的书法融入了我几十年的人生感悟,和这些书留下的文化积累。”

  “那技法就不重要了吗?”朋友还是不死心。

  “我5岁在父亲的督促下,开始练习书法,一直到我大学毕业来安徽上班,我几乎每天都注重技法,想在技法上取得突破。汉魏等各种碑帖,我都临摹过很多次。我想吸收他们的精华,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是,那时候我没有做到……”

  他停顿了,大家都看着他。

  “后来我开始研读传统国学著作,三十多年,一直到现在还在读。”他继续说,“直到前几年,艺术圈的朋友才说我的字有了点特色,大气,力透纸背。技法对于我来说,现在已经不重要了。我能够自如地表达我的意识,这就是我的技法。”

  大家都听得入迷了,静了一会,随即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好,吕教授您说的太好了!”

  “是呀,就是这样的。”

  ……

  大家连声称赞,而吕教授却笑着请大家喝茶。

  随后大家在他的书画室聊天,我就在他的房间里欣赏字画。客厅里挂着他父亲,著名书法家吕恩彤的楷书,还有他本人的一幅印章作品。在他书画室的门上,挂着一幅艺术大家韩美林的一幅“小狗”,跟一个小姑娘似的。

  “吕教授,这幅韩美林的画估计值好几十万呢,您挂在这里不怕丢了吗。”喜欢书画的朋友笑说着。

  “该是自己的,就不会丢;不是自己的,我也不会强求。”

  吕教授的回答又赢得大家的一阵掌声。

  我们从下午三点进屋,一直逗留到五点多,就像鱼儿游在水里一样,聊得特别畅快。最后我们每个人都求得一幅作品,带着对吕宗凯教授的敬佩和感激离开了他家。经过半天的交流,大家也都明白了,这样他的学者才能成为书法大家。

图为吕宗凯老师接受采访   摄影:宋丽

图为吕宗凯老师作品展示

责编:李新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