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发展 体验肥东幸福生活
国家级媒体记者深入肥东。
对于肥东百姓而言,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生活,体现在旧貌换新颜,也体现在近乡情更切。9月11日,正值第十二届中国·撮镇荷花文化旅游节期间,肥东县组织《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国家级媒体记者,走进美丽的肥东采风,从一碗家常面条、一条废旧的铁路、一方重新改造的旧屋中,感受肥东人民幸福生活的点滴细微。活动现场,记者们不惜溢美之词,纷纷为如今宜居、宜业、和谐、幸福的东部新城点赞。
一方改造旧屋重拾乡村旅游真美好
沿着一条蜿蜒的公路,媒体行的记者们到达了巢湖之滨六家畈的畈塘·拾吾舍,眼前出现的宽阔水面叫牛背塘,水中野生浮萍上紫色鲜花开得正好,微风徐来,阵阵清新。路的另一侧,静静坐落着几十间民宿,青砖灰瓦下的花园式建筑物既融入了传统韵味,又融合了现代设计。
很难想象,这种独具特色的“新江淮民居”是由几十间民房旧屋改造而来。漫步石板曲径的内街,独立院落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两侧,花团锦簇下的街景让人流连忘返。置身其中,就能深切体会到“美”字。
这个集商务办公、星级住宿及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高端精品民宿自今年营业后,已经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每逢节假日,所有预定都满员。拾吾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拾吾舍的取名深有含义,一是一期项目是15间民房改造而成,二是重拾自己美好庭院生活的含义。用当地的居民还原当地的自然生活,我们90%的员工都是本地人,近乡情更切,能够生活工作在老家,他们会更有幸福感。”
一碗手工挂面端出精准扶贫幸福餐
民以食为天,一碗吃了100多年的传统手工挂面,在这里品出了新味道。11日上午,此次媒体行记者们来到了肥东县桥头集镇竹塘社区,探寻手工挂面的传统制作手艺、关注传统手艺量产转化经济、探访精准扶贫下的幸福兜底。
竹塘社区是中国三大挂面村之一,纯手工制作挂面有百年的历史,被列肥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手工挂面,后来随着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制作挂面的人越来越少。2006年,竹塘融入了“一村一品”建设,手工挂面才逐渐重新被重视起来。集中老一辈手艺人、召集年轻传承人、成立食品公司统一制作标准,搭建线上销售平台,统一贴牌、统一销售。竹塘挂面先后参加了中国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海南国际旅游贸易博览会,还吸引了央视二套美食节目的关注。
从5元一斤仍无人问津,卖到了10元一斤且供不应求。如今的竹塘挂面已经华丽转身。不仅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吸引着年轻人返乡学艺,让古老的挂面手艺后继有人。在竹塘社区的运作下,一碗小小的挂面,谋划出了竹塘人的幸福新生活。
“一人一天只能生产50斤,一年20万斤的产量,纯手工制作让这里的挂面更显稀有也更珍贵。”《农民日报》驻安徽记者站站长杨丹丹感慨道。
一条沉寂铁路串出全域旅游新面貌
一条幽静的铁路,两旁树木成荫,枝繁叶茂、藤蔓蜿蜒,连成天然“拱廊”,像一条碧绿的“隧道”,这条绿色环绕的铁路就是“爱情隧道”。爱情隧道坐落在桥头集镇龙泉山下,位于龙泉古寺附近。景美寓意美的“爱情隧道”犹如一颗强力的磁石,吸引许多人前来为爱打卡。
为了利用好这一鲜亮的旅游名片,桥头集镇对爱情隧道所在的村民组纳入美丽村落,进行全面规划、整体改造,魅力乡村民宿、特色餐馆不仅解决了游客的生活需求,文艺特色村落、诗人村落也让诗和远方的精神需求得以满足。
爱情隧道是桥头集的一颗珍珠,串成项链必会让它变得更加靓丽夺目。桥头集镇将爱情隧道、龙泉山、龙泉寺、双人山、梅山仙人洞、海银、蓝山湾等自然景点进行了整合,串珠成链,打造出了旅游航母,全域旅游满足了多元化的需求。2019年,桥头集镇游客量突破100万,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
走访中,媒体行的记者们纷纷感叹,桥头集镇的发展变化真的是特别快,新建旅游项目的体量也非常的大,特色也非常的鲜明,这一切都将进一步助力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记者 汪红霞/文 刘丹丹/摄 通讯员 谢晓雪 洪雪雁)
[ 编辑: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