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党旗红艳艳

28.09.2015  11:20

        金秋时节,走进裕安区苏埠镇苏南村,宽阔整洁的苏南大道随即映入眼帘,一个面貌新、村民乐、村庄美的美好乡村示范点,恰似一幅秀丽的乡村山水画,展现在人们面前。苏南村老百姓无不由衷地说,是村党总支一班人审时度势,终于把一个混乱、贫困、落后的难点村,打造成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如今,这个村的很多农户早已过上了富裕殷实的小康生活,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实现10800元,集体积累达到135万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组织就是一座堡垒。说起苏南村的发展变化,苏埠镇党委书记施万章深有体会。他说,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必须牢固树立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抓党建工作的主业意识,必须紧紧抓住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环节,必须始终坚持完善工作机制这个基础,从而形成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进一步激发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内生动力。苏南村就是在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苏埠镇苏南村的发展变化,是我市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针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创新实施了“领头雁”工程、实力提升工程、阵地升级工程、城乡结对共建工程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程等5项工程,有效地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的组织、队伍、阵地、制度建设,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阵地升级工程,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着力改善村级阵地面貌。从2012年开始,我市用3年时间,全面升级改造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对全市944个不足20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完成新建474个,改扩建470个,到2014年底,全市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通过实施阵地升级工程,全市2000多个村的村级面貌极大改观,村级组织在党员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得到改善,村级活动场所“五个中心”功能全面增强,村干部值班、坐班,开放式办公服务等配套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村级工作更加规范,干部作风得到改进。

  为提升村组织“造血”能力,我市出台了《关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五年提升工程的意见》,力争到2018年底,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年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0%以上,美好乡村省级示范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并打造一批年收益超百万元的“龙头村”,使村级组织为民服务实力普遍增强。与此同时,我市从2012年起,在原有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的基础上,在市直单位率先实施“百千万”工程(即百家组织共建谋发展、千位干部进村惠民生、万名党员帮扶促和谐),组织市直机关科级以上干部、企事业单位中层以上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扑下身子听民意、千方百计解民忧、办好实事惠民生”。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实现对全市2118个村的全覆盖。

  我市不断增强农村党建工作活力。金寨县委坚持在优化组织设置、创新管理方式、强化作用发挥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农村党建新方法新思路。该县创新村党组织设置,实施“细胞工程”,打破地域限制,本着“行业相近、兴趣相投、特长相同”原则,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全县225个行政村共设立105个村党总支和120个村党支部,分别下设644个功能型党支部和623个功能型党小组,全面构建起以村党总支(支部)为龙头、多种功能型党支部(小组)为基础的新型村级党组织网络,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和服务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从2013年起,我市全面开展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制定了《关于建设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意见(试行)》,围绕班子建设、服务队伍、服务能力、服务机制、服务业绩五个方面,明确建设服务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努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想服务有平台、能服务有载体、会服务有能力、服务后有评价。 

            责编:马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