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居养老,探路幸福晚年新方式
我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老年人中也有80%生活在农村,如此庞大的人群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养老——
回归田园生活体验乡愁乡情
在黄山脚下的太平湖中,有一个居住着几十户人家的小岛。在这个小岛上,老戴一家是唯一的外来居民。
几年前,老戴从省城一家媒体离职,来这里买下了村民一幢临湖的闲置老房子,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保留了老屋原汁原味的农村风格,又按照现代家居标准增加了卫生间、厨房等设施。“这里远离喧嚣,鸟语花香,没事时品品茶看看书,或者自己动手种些瓜果蔬菜,总算圆了回归田园生活的梦想。”老戴乐呵呵地说,这里生活成本低,村民也热情朴实,能真正体会到乡愁与亲情的融合。
黄山市是徽文化的核心发源地,也是海内外著名的旅游区。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些文艺圈内人通过采风创作,与这方生态优美、民风淳朴的土地相识相知,率先选择来这里养老。
龙宁俊是南京的一名画家,20多年前,他来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休宁齐云山采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里的环境。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龙宁俊在山上建了一幢房子,每年都要来住上几个月。“山上空气清新,活动空间大,没有在城里那种被‘圈养’的感觉,心情好自然身体棒。”今年87岁高龄的龙宁俊说。
“从最初少数文艺界成功人士到乡村‘候鸟式养老’,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乡居养老,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黄山学院一位研究社会学的教授认为,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汹涌而来,拥挤的空间、喧嚣的环境,让许多都市老人把目光投向乡村;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和健康养生理念的普及,人们日益追崇清新空气、幽雅环境、山水田园的休闲生活。这位教授认为,上世纪那场“上山下乡”运动,是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记。黄山市本身是一个山清水秀、交通便捷的宜居宜游大景区,选择在这里乡居养老,既可满足怀旧情结,也符合健康养生理念。
乡村置业创业兼顾养生养老
“雨走了,只留下山,一片瓦在滴水,我看到了西递的心跳。”在世界文化遗产地的黟县西递村,有一处名声远扬的民宿——“猪栏酒吧”,主人是上海的一对诗人夫妇。
10多年前,这对夫妇买下了这栋明代的三层建筑,花了100多万元进行修旧如旧改建,既有浓郁的怀旧气氛,又充满时尚的乡村情趣。“总共五六间客房,还有微型酒吧、音乐厅和观景台。客房需要提前预订,入住的境外客人偏多,房价比五星级酒店要高一些。”主人郑小光说,原先修缮后准备自己住,作为以文会友的地方,后来许多朋友参观后都建议对外开放,没想到生意不错,后来又陆续买下了碧山村的两处老宅,形成了猪栏二吧、三吧连锁客栈。
如今,在黄山市各地乡村旅游景点,都有不少“未老先备”的中年人前来置业创业,提前兼顾养生养老。仅黟县一地,像郑先生夫妇这样在乡村定居生活的外地人有200多人,他们在融入当地群众生活的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打造了宏村粮店咖啡馆、碧山书局、关麓小筑等数十处新业态,既为自己养生养老提供了保障,也为当地乡村旅游增添了时尚和浪漫的色彩。
有学者认为,我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城里人“下乡”养生养老,可减轻城市的养老压力,缓解老年人刚性需求同养老供给不匹配的矛盾,并给农村经济注入活力,促进农村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同时,城里人到农村居住,还给村民们传输了生活新观念、消费新理念,带去了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养老产业
歙县昌溪乡昌溪村人口近4000人,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去年起,该村“两委”牵头,在县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利用集体房产和租赁村民闲置的老宅子,探索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机制市场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监督管理规范化的乡居养生养老试点。
“乡居养老是一个生态养老的新概念,也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在理论上有很多优势。比如养老生活的成本大为降低,乡村生活恬淡、节奏舒缓,有利于老年人起居生活和修身养性等等。”歙县民政局局长潘楷义说,目前,乡居养老也有许多“先天不足”,比如农村的交通条件、卫生环境、医疗保健水平、文化娱乐设施等等,这些城里人会有诸多不适应。另外,也有房屋产权问题。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城市居民购置农村住房不能办房产证,而租住农民的房子,又担心有房价上涨、房屋搬迁、邻里纠纷等不确定因素。
我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老年人中也有80%生活在农村,如此庞大的人群不可能全部涌入城市养老。有专家认为,养老产业拥有很长的产业链,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等各个方面。除政府兜底的基础性保障外,其他方面应引进社会资源,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交给市场解决。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村完全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就地养老,并接纳城市的养老人群,成长为中国最大的 “养老院”。
黄山市一位政协委员认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京福高铁全线通车,交通条件日趋完善,区位优势更加彰显。他建议,市里可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争取上级支持,制定相关的政策、激励机制,嫁接城市资源,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鼓励农民参与养老养生服务,率先探索建立“乡居养老养生实验区”。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吴江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