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城区张店乡后李楼村:勃勃绿意“蔬菜村”
编者按: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现阶段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日前,经省环保厅审定,拟分别命名我市蒙城县三义镇、涡阳县公吉寺镇等56个乡镇为安徽省生态镇(乡);谯城区张店乡后李楼村、牛集镇大权村,涡阳县公吉寺镇王大楼村、城东街道杨王社区,蒙城县坛城镇韩寨村、庄周办事处后娄村等98个村为安徽省生态村。即日起,本报开设“探访亳州生态村镇”栏目,带你感受我市生态村镇发展情况。
谯城区张店乡后李楼村:勃勃绿意“蔬菜村”
在谯城区张店乡,只要说起后李楼村,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蔬菜村”。走进村子,一片绿油油的景象映入眼帘,西瓜地里套种辣椒、麦茬地里套种冬瓜、豆角行间套种花菜……这种一年多收、行间套种的蔬菜种植模式,已经成为后李楼村生态农业的主打特色。
“蔬菜村”里黄瓜迎来丰收季
外地客商到“蔬菜村”里收购冬瓜
特色种植带来好收益
黄瓜绿中挂,辣椒坠枝头,薯叶连成片,韭花迎风摆……行走在后李楼村的田间小道上,成熟的蔬菜瓜果散发出阵阵清香,各种蔬菜连片种植,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
在吴庄一处地头,一排排黄瓜架高高立起,犹如一张张绿色屏障。50多岁的侯新义正背着药桶为几棵泛着黄叶的瓜秧喷杀菌药。妻子正在他身后摘黄瓜,见到记者来了,她笑盈盈地抬起手中刚摘的几根黄瓜说:“看看我们的黄瓜长得咋样,又长又直!”
侯新义是村里出了名的种地能手,而他采取的就是套种模式,麦田间套种西瓜,瓜田套种黄瓜,一年至少可收三茬。旁边的红薯和辣椒也是侯新义家种的,只见红薯田里还残留着干瓜秧,辣椒田里的麦茬清晰可见。显而易见,这些蔬菜也是套种。
“黄瓜赶上了好行情,已经收两茬了,每斤批发价1元左右,运到市场上即刻就被买走。”侯新义说,他初步算了一下,这一亩多黄瓜能收入一万多元。
沿途走来,记者注意到,黄瓜、辣椒、韭菜、豆角、花菜、红薯、冬瓜等时令蔬菜,田里应有尽有,采取的都是套种模式。据悉,在整个后李楼村,蔬菜套种模式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而靠这种特色种植走上致富路的村民,并不在少数。
经纪人带火村庄市场
据介绍,后李楼村共有耕地8400多亩,其中,近6000亩都种上了蔬菜,占总面积的70%以上。正因如此,这个曾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如今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村”。产自这里的蔬菜销往全国各地,村里不少村民更是做起了蔬菜经纪人。
王伟当蔬菜经纪人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早年在外地从事蔬菜经营的他手头上掌握了大量客商资源,看到家乡的蔬菜品相好,销路却不太顺畅时,他回乡当起了蔬菜经纪人,以略微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大量收购村民的蔬菜,再卖给外地客商。
“只要一个电话,每天开进村里收购蔬菜的车辆一辆接一辆,从路东头一直排到西头。”王伟说,村里当前上市的蔬菜主要以冬瓜为主,平均每天能收购30吨左右,根本满足不了客商的需求。南京的客商已经拉走一大车了,明天后天是浙江和海南的客商过来,有多少要多少。
“这样多好,家门口就卖啦,省得我们这些留守老人发愁!”来收购点送冬瓜的李丙春老人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村里念“蔬菜经”致富的村民越来越多。除了经纪人,村里还兴起了育苗、种植等专业合作社,这也让村里的蔬菜种植越来越专业化。
将种植与生态游结合
尽管村里靠念“蔬菜经”致富的村民越来越多,但对于后李楼村的村干部来说,他们考虑的并非眼前,而是如何通过集约化种植,将种植与生态游结合起来,提升蔬菜的产业化水平。
“我们村当前的蔬菜种植形式仍然以散户为主,形成不了规模和集约效应,发展后劲不足。”后李楼村党支部书记鲁杰告诉记者,之前,村里曾尝试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给大户种植的模式,但转变农户固有的种植观念是一个慢过程。
据介绍,村打算先以集体经济的名义流转100亩土地,集约发展阳光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和瓜果,并发展生态采摘游。目前,已有不少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10月份所有土地将全部流转到位。届时,后李楼村在蔬菜种植道路上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 (记者郭玉岩文/图)
原标题:谯城区张店乡后李楼村:勃勃绿意“蔬菜村”
责任编辑:赵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