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传统文化之种 开民族灵魂之花 记池州学院辅导员何竞旻
何竞旻,男,生于1971年11月,中共党员,池州学院机电系专职辅导员。从2006年担任辅导员以来,他所带的06机制(1)、(2)两班获得2007年优秀团支部称号;08机电1班获得2010年度院级“文明班级”称号;09机电1班获得2011年度院级“文明班级”称号。
荣誉与责任,与不辞辛劳的付出密不可分。而责任来自于对工作的热情和自己内心的执着进取。
一直以来,何竞旻老师在辅导员工作中活学活用,创新运用《弟子规》教育学生,在12机制(1)、(2)班和13机制三个班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同时,他也与学生也建立了亲如一家、崇德明礼的关系,营造了班级中互帮互爱、团结共进的和谐环境。
博学而笃志 深思而慎行
迄今为止,何竞旻老师已担任了九年的专职辅导员。长期的工作实践让他已经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何老师坦承自己一开始对当辅导员也没什么头绪和信心,只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工作抱负咬牙坚持,在经过学校统一培训后才对辅导员工作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2006年,激情洋溢的何老师开始从事辅导员工作,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频繁交往,增进了他与学生的感情,但另一方面,交往过近也使他与学生之间的身份层次区分出现模糊化。
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何老师开始进行自我调整,主动学习心理学、班主任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参加各种讲座,通过自己的实践又参照辅导员工作手册上的一些要求,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辅导员管理方法。首先,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沟通。“教育离不开教育对象”,不能因为之前与学生的界限模糊化而刻意离开学生。相反,必须进入到学生中,深入了解他们;其次,提升自己的素质,寻找教育学生的突破口。何老师认为是因为自己思想层次不够高、在学生和社会方面的发掘度不够才导致他与学生之间界限模糊化,从而给不出指导性的建议。
“做一个有爱心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学生,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这是何老师一直坚持的原则,并将它落实到一件件小事之中。他特别关心班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在他们进步时很是欣喜;平日里,他会到宿舍喊学生起床,然后和学生一起到操场跑步,锻炼身体。与此同时,他经常提醒学生要注意饮食安全问题。
交往是一种艺术,凡事做得太满或不够都不好。太“过”会将主动性全都交给对方,不是明智的行为;但也不能做“不及”的官僚主义和本本主义,放任学生、对学生漠不关心。师生关系是双向互动的,需要彼此的真诚沟通,何老师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真诚地与学生交往,与学生共同进步。
力行《弟子规》 传承古文化
“道无形,却经风雨传千载,积如山重;师淡泊,皆是尘灰披两肩,备受人尊。”把这样一副对联送给何老师是最合适不过了,作为一名老师,他传道授业解惑,积极践行《弟子规》中蕴含的精神。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在中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弟子规》的内容包含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用1080个字提炼出来,朗朗上口。此书以浅近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在现代仍然起到一定的训诫作用。
何老师的《弟子规》教育尝试,是从09年开始的,那时只是初步涉及到一些故事和经典章句。《弟子规》第一句就是“圣人训,首孝悌”,谈及孝道,何老师朗声说道:“同学间的团结友爱也是孝,‘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弟子规》的文字虽然浅易通俗,但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通读后能让人内心震撼,帮助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个人素质。
当年有一个叫李响的学生在受教之余非常感动,经常来找何老师交流沟通,而何老师也发现这个学生与父母关系特别好,人们常说一个有孝心的人更容易成功,果不其然,这个学生毕业后就开始创业,如今已经成为智嘉教育的创办者之一。
发现学习《弟子规》带来的这种积极作用后,2012年之后,何老师开始对学生进行《弟子规》的系统性教育,惊喜地看到学生们开始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这让何老师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更加有信心。虽然人们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且历史久远,对当代大学生仍具有极强的阅读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何老师曾在院报发表了《关于高校就业指导中人生理想教育》的文章,表达了自己深入接触传统文化的思想感受。他说,这种回归原始、回归本性的教育,是一种道。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何老师对传统文化教育怀有崇高的敬意。传统文化是中华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它都是中华瑰宝。中华文化很多广博的知识都通过“儒”、“释”、“道”这三者体现出来,何老师认为佛法中讲究的平等、慈悲、仁爱,也可以引渡到学校的教育中来,利用佛法的理念可以让学生更能潜心学习,避免纷扰,心怀慈悲。
人总是会在成功与失败、欢乐与忧伤不断交错的情境中成长。何老师说学生在遭遇挫折时经常来会找自己谈心,获得成就时也会与自己分享喜悦。而他总会以范仲淹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劝诫学生,快乐的时候不能得意忘形,失意时亦不可妄自菲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在成功的时候要有一颗警醒的心,在失败和不利的时候要怀乐观向上的态度。世界万物都在变化,我们要学会未雨绸缪,一旦挫折来了,只能说明自己之前做得不够完善,不要认为自己一切都筹划的很好,我们要精益求精,尽可能做到更好。
固修身本性 扬爱国情怀
为积极响应学校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号召,何老师曾去合肥参加全球模拟公司创业的实训培训班。一天满满当当八小时的课,整整一周的辛苦学习,晚上还有总结会议和各种测试的考验。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何老师组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由此,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培训,何老师系统地学习了很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使自己更加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的步伐。更重要的是他从创业培训课老师教授的专业方法中汲取到营养,从中他感悟到了教育的真谛:“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学好如何做人,才能更好地学习、做学问。
培训结束后,他开始对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学生进行创业指导,担任他们的指导老师,创业初期学生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小到水费电费的问题,大到公司的注册、成立以及正常运行等等,何老师都亲自询问,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另一方面,何老师为给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积极地建立邦鼐机电、后藤电子、东盟电气等实习基地。他通过经常与这些公司的人员接触,了解到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而对于学生,何老师也熟悉他们各自的性格秉性,所以他会选择让学生到这些公司去实习,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何老师在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注重提升自我修养。他平时喜欢“快步走”这一有意思的锻炼方式,假日则喜欢出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他还很喜欢唱歌儿,以前喜欢英文歌,自从深入学习祖国传统文化之后,爱国主义情怀油然而生,开始喜欢唱《喀秋莎》、《草原之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那样的民族歌曲。美妙的歌词、悠扬的旋律,不仅能在情感上震撼人,还会让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何老师诙谐地说:“如果大家经常唱唱有关感恩、爱国的歌,也就不会都跑到日本去买马桶了。”
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一个老师担起的是立德树人的责任,他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何老师并未将“爱国”二字时常挂在嘴边,但他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和一片赤诚之心同学们看得分明。师者是人之模范,“身教”有时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学生们在何老师的熏陶下,对爱国情怀的培养一定有了更深的认识。
何竞旻,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他独特的教育方法让我们领悟到教育的魅力、学习的必要性和我们身上所肩负的重责。他播下了一颗颗传统文化的种子,多年来兢兢业业、辛勤灌溉,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代的年轻人都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开出一朵又一朵美丽动人的民族灵魂之花。我们作为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应该以何老师这样的信仰和梦想作为动力,不断开拓进取、激流勇进,共同铸造中国梦。(特约通讯员:檀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