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二五系列报道之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胆改革创新成效显著
编前: 十二五期间,安徽省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依法治教,认真贯彻实施《规划纲要》,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治理水平,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安徽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资源保障。从今天起,安徽教育网推出“辉煌十二五系列报道”,系统总结安徽教育在十二五期间的辉煌成绩。
安徽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规划部署,政府积极作为,大胆改革创新,化解热点难点问题,取得显著成效,创造了许多可借鉴推广的做法和经验。
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
省政府成立了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分管省长任组长,24个厅局为成员单位,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2011年,省人大颁布了《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政府先后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2012年,安徽省制定出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民工子女教育、规范办学行为三项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列出了四大类9个方面的项目,确定了102个试点单位。各县(市、区)都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整体推进区域教育发展、振兴各项事业的奠基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安徽省印发105个县(区)分层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确定通过8年努力,实现“城乡学校班额无超标、同城区公办学校无择校、县域内学校办学条件无差距、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无障碍”目标。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在城市完善设区市城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市级统筹、分层办学,即小学全部放到区县管理,初中或全部下放、或全部由市级管理。将开发区、高新区、实验区等经济功能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所在县(市、区),以同样标准,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在农村依托中心学校设立学区,并建立学区内学校平等参加的学区管委会,统筹教学管理、资源配置、教学研究、督查指导等。
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全省各地通过开展结对帮扶、捆绑发展、名校办分校、集团办学等多种形式,实现以强扶弱、共同发展。例如,铜陵市“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农村学校”,马鞍山市、芜湖市、淮北市、蚌埠市的学校集团化办学,淮南市、安庆市的名校建分校区,马鞍山市雨山区实施的大学区管理改革等。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超额完成规定任务
安徽省早在2007年就出台了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师资配备合格,图书装备合格,校舍设施合格,学校管理合格”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编制全省规划,明确分县区、分年度、分项目的实施时间表。截至2015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率由实施前不足10%提高到85%以上。
2011年,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实施意见,把义务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实学校设施设备,并重点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城乡学校间办学条件差距显著缩小。近五年,全省安排基础教育各类项目资金669亿元,义务教育阶段占94.5%,其中16亿元用于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近几年全省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增速快,增幅大,在全国分别前移10多位,生均公用经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教育经费增量部分重点投入皖北贫困县、老区、山区、库区等农村地区。
教育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成效明显
安徽是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之一。全省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管理、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2015年11月19日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我省作为全国唯一省级政府在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由2009年的33%提高到99.89%;校园网建有率由2011年的14%提高到98.84%;班级多媒体配备学校覆盖率由2010年的不足15 %提高到98.38%;开通了92.87%教师学习空间;基于云技术,融合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应用服务的全省教育行业综合性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被评为安徽省信息化十件大事之首。农村教学点教育资源实现了全覆盖。在线课堂覆盖至59个县的1986教学点,解决最偏远地区师资不足和教育质量低下问题,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共享优质资源寻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2014年11月,中西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在我省召开。教育部在2015年的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就推广了这种“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组织模式。在今年5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教育部专门推介了安徽在线课堂做法,并将在线课堂列为联合国哈马德国王奖候选项目。
师资配置向农村倾斜,教师交流、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安徽省着力加强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统筹管理,建立并完善了教师补充、培训、对口交流和待遇保障机制。在新一轮教师核编过程中,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向城区和县镇集中等因素,通过放宽农村学校编制标准,着力解决教师城乡、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矛盾。2009年至2015年,全省共招聘特岗教师23484人,安排到乡镇中小学任教。省级层面明确规定,中小学校长任期不得超过五年,在同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必须交流;教师交流比例不得低于10%。2014年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33872人,校长交流3144人。从2013年开始,中央和省投入资金7602万元,选派3801名优秀教师到连片特困县、革命老区支教一年。不少县(区)积极开展教师“县管校聘”、“无校籍管理”改革试验,试行取消校长行政级别,打破校长和教师交流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了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2013年,安徽省财政统筹安排5亿元,支持山区库区以及连片特困地区改善乡村教师待遇。2015年为全省15.1万名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贴3.6亿元,在48个县(区)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2085套,可入住201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