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举措加快“调转促” 打造宣城经济升级版

05.05.2016  11:29

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是省委省政府治皖兴省新方略,也是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根本之举。宣城市立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落细落小,制定“485”行动方案,力促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互动发展,争当“调转促”排头兵,奋力打造宣城经济升级版。

一、确立发展思路,定好“调转促”基调。

宣城市明确共识,将“调转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市经济工作的主引擎和总抓手。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方案》,明确综合实力、质量效益、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四大目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传统产业提升改造、现代农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 旅游 产业提升、中心城市建设、质量品牌提升、深化开放合作“八大工程”,强化规划引领、项目建设、人才支撑、政策保障、组织领导“五项措施”。既充分体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又凸显鲜明的“宣城特色”,为全市“调转促”定下基调: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在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推动新兴产业崛起,在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保持生态良好。

9月29日上午,宣城市召开全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

 

二、主抓工业经济,树立“调转促”标杆。

宣城市主抓市开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调整主导产业,形成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 汽车 及零部件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结构。在量身订制标准化厂房、设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升级版政策引导下,2015年,市开发区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3.7亿元,增长24.5%,中兴新材、北斗导航、宏光锂业、金六环新能源等一批大单签约、落地、开工。被列为全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之一的宁国开发区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也加快前进步伐,现已形成以密封元器件为主,包括紧固件、液压件等产业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群。基地力争到2020年完成产值超过800亿元、实现税收超过18亿元。在工业经济这一“调转促”主战场上,宣城市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实现新突破,汽车和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产值占比达4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以上,居全省第6位;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居全省第5位。

宣城首个百亿企业—安徽中鼎集团生产车间

三、突出项目带动,增强“调转促”动力。

项目是动力之源。结合“十三五”重点项目库建设,宣城市谋划编制了1091个“调转促”重点项目,主要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业项目,总投资近5500亿元。有276个项目列入省“调转促”重点项目库,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在建项目128个,总投资1136.73亿元;计划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22.9亿元;储备项目143个。在项目带动下,文化旅游产业在2015年大丰收,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2%,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8%,有8家企业入选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中心城市建设一路高歌,2015年续建和新建中心城区项目167个,完成投资121.1亿元;现代服务业迈开大步,宣城与省民政厅、国开行签署养老服务业发展合作备忘录,“爱晚工程·国家养老示范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向前,去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650亿元,增长12%。

江南诗山—敬亭山

 

四、强化创新驱动,激发“调转促”活力。

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2015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企业中,宣城市聚隆传动科技、中鼎密封件、海天力工业、司尔特肥业等4家企业榜上有名。深化与合工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完善人才政策,实施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扶持计划,加速集聚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进一步创新理念和思路,通过“PPP项目”走出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新路,去年10月启动实施的首个PPP项目水阳江大道闭合段北段工程,被财政部列入“第二批PPP示范项目”。立新意、亮新招畅通“金融血脉”,全省首笔“政银担”花落宣城,在全省率先出台“税融通”业务实施细则。同时,强力推进企业上市“翱翔计划”,本市3家企业A股首发上市,7家企业“新三板”挂牌,24家企业在地方性场外市场挂牌,在全省一马当先、位居前列。

宣城市首批PPP项目签约现场

五、加大政策扶持,深化“调转促”保障。

宣城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拿出真金白银,对八大工程,全市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5个亿资金,其中市本级不少于2个亿专项奖励扶持。除此之外,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制定了新的财政、金融政策,如设立总规模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投资引导基金、2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2亿元市本级工业发展引导资金、4亿元天使投资基金、3000万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等。做好“放管服”,及时将国务院和省政府新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纳入权责清单动态管理,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精简30.4%,办理时限提速32.2%;涉企收费项目压缩10.6%,减轻企业负担1.25亿元;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累计减税5.8亿元。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一个重点工程、一名责任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实施计划”的高位推进机制,对八大工程的每一项指标分解到年度,层层签订责任状,推动“调转促”各项措施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