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区之力保护太平湖

23.03.2015  12:09

  为使一湖碧水长流,近年来尤其是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以来,黄山区从战略高度认识太平湖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对太平湖的保护力度。1月27日,太平湖国家重点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顺利通过省级绩效评价审核,其中对湖体水质的评价为Ⅰ类。
   举全区之力保护太平湖首先体现在组织领导和规划方面。 为切实推进专项工作开展,黄山区调整了太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组,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领导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技术审查与绩效考评、行政审批、招投标审查与工程质量监督、资金整合与审计、督查考核、政策法规与宣传信息、施工保障等8个组,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专门会议,研究湖保专项工作进展情况。1月20日,黄山区人大批准实施《太平湖流域(黄山区境内)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该《规划》提出了由近期、中期、远期组成的规划目标体系和由水质、生态、管理和长效机制等方面组成的考核指标体系,并从水土资源调控、污染源防治、流域生态保育、流域社会经济调控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调控工程方案,规划了总投资高达16亿元的项目清单,从而提高了太平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整体工作水平。《规划》还从入境水质目标、污染防控、跨行政区协调机制等方面对太平湖流域黄山区境外汇水区域(青阳县、石台县、黟县等)提出了具体控制与管理建议。与此同时,黄山区全部9镇5乡也根据各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子规划。
   举全区之力保护太平湖体现在整合资金、加大投入方面。 黄山区通过增加财政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大力整合省、市、区、乡四级财政、环保、水利、林业、农业、移民、土地等部门资金,放大资金的“协同效应”,支持太平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借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经验,利用国开行贷款、农发行贷款支持太平湖专项中的湖滨带修复、龙门河生态治理、麻川河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将太平湖专项中的生态修复、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等项目与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采取投资入股、合作经营等措施建立“公司化”运作管理模式,充分吸引银行资本和社会资金,大力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新华乡赐田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整合资金200万元,建成了污水处理系统,2000多居民的生活污水不再直接排入太平湖。目前,太平湖国家重点专项已下拨中央专项资金3.8858亿元,直接带动地方及社会投入5.839亿元。
   举全区之力保护太平湖还体现在项目管理规范上。 首先严格项目管理,如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等项目管理“六制”要求;规范招投标行为,对20万元以上的基本建设项目、5万元以上的技术服务类项目和2万元以上的设备采购类项目采取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定承包方或供应商;严格执行《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资金安全第一的原则从使用范围、拨付流程、项目监管、核算要求、决算审计等5个方面强化资金管理等。其次建立区领导联系项目制、项目业主(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以确保湖保项目保质保量有序推进。如规定区四套班子每位领导每年度联系一个项目,每月深入联系项目现场不少于两次,全面掌握联系项目建设情况,对联系项目的进度、质量、资金、工程管理和施工环境等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协调解决联系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区环保局领导要求全局职工在积极做好项目服务的同时,严禁发生接受施工、监理单位吃请等违纪行为,不仅要把湖保工程建设成一流工程、精品工程,更要把它建成廉政示范工程。
   举全区之力保护太平湖更体现在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上。 自湖保工程实施以来,黄山区累计投入约1.5亿元资金,清退网箱2.3万余只、水上管理房(船)263座,开展转产培训6000人次、安置渔民649户。通过关闭、搬迁、退出等形式治理40多家污染企业,对3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累计否决投资额近70亿元。
  经测算,太平湖国家重点专项预计将产生31亿~80亿元的经济效益和16亿~100亿元的环境效益。利用环保倒逼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黄山区大力发展以天然林茶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和渔旅结合的现代渔业产业等绿色经济,同时以休闲旅游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