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08.08.2014 11:16
本文来源: 安徽经济新闻网
一提起职业经理人,人们就会想到杨元庆、麦理思等世界顶尖的“打工皇帝”。在大多数人眼中,只要是管理企业者就可以称为职业经理人,可是吴义海却不这么认为。 吴义海是安徽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谦和、朴素、专注,是他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一个夏日的午后,他向记者逐一解开了职业经理人的神秘面纱。 协会应运而生 “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职业知识,二是职业能力,三是职业素养,其中职业素养最关键。”吴义海向记者解释说,企业家不是社会职业,而是在企业的设立、改制、发展中有杰出贡献的人。企业家多数是雇主,但职业经理人只能是雇员。 目前安徽持各类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的估计2000~3000人,但是安徽现有的120万家企业需要管理人才,目前大多企业都在“无证驾驶”。这一极不正常的行业现象,正是吴义海当初萌生发起成立职业经理人协会的想法,依靠协会平台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促进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形成与壮大。 成立协会容易,发挥协会作用难。2009年协会成立后,吴义海先从组织培训、开展活动入手,通过举办职业经理人培训班、管理论坛和会员活动,帮助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提升素质。随后又连续开展了四届“年度优秀职业经理人评选”,并与安徽省工商联、省经信委、省国资委、省人社厅、省商务厅联合表彰,让更多人关注职业经理人,了解职业经理人,也奠定了协会在安徽职业经理人行业的影响力。 品牌活动搭建起来了,评选活动也有声有色,但吴义海的内心还有一个心结。“一次偶然机会,我与安徽迎驾集团总裁倪永培聊天时得知,年过60的他还在整天为企业奔波,至今仍为接班人问题所困扰。”这样的例子在省内还有很多,吴义海分析说,我国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责任任重道远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是当前国内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真实写照。不少企业向安徽省职业经理人协会反映,好经理太难找。“要么从自己接触过的人中选,要么委托猎头公司选,要么上人才市场找……看起来是渠道太窄,核心问题是缺乏过硬的评价机制,让企业选人用人没有凭据。”吴义海说。 国家层面上至今没有统一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安徽就先试先行。6月18日,安徽省工商联、省经信委、省国资委、省人社厅四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企业经理人任职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组织管理办法》,成立“培训和认证委员会”,秘书处设在省职业经理人协会,承担综合协调、对外联络、文秘会务等培训与认证的日常工作。 今后,职业经理人将按四个等级进行申报,分别是:助理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高级职业经理人和特级职业经理人。“对于有意向从事领导岗位的企业员工,现在有了奋斗的指南。”吴义海说。 吴义海拿着文件,心结也打开了,他欣喜地说:“要培养和发展一支具有良好口碑、相当规模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就必须加快建立社会化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通过制度建设推动队伍建设,这无论是对国企还是民企都十分重要。”吴义海深知制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的重要性。 创新发展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问题,它传递出强烈信号: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建设职业经理人队伍,推进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配置,已经成为新时期企业改革发展的题中之义和必然选择。”吴义海说。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本出资人身份的确立、董事会的建立,都要求国企高管去行政化、走向职业化。吴义海说:“职业经理人制度将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撑。” 在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更是到了影响企业存续的关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国第一代民营企业的创业者,大多数已经到了寻找事业继承人的时候,传统的做法是子承父业,但许多民营企业家的子女却意不在此。 结合安徽职业经理人发展现状,协会将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加紧制定资格认证标准和考核办法,为业内人士确立前行的目标,也让他们知道如何通过学习、实践去达成这一目标,从而不断壮大职业经理人队伍;二是大力开展高端管理论坛,走进海螺集团等大型明星企业,开展走进地市徽商联谊活动。通过看、听、谈等多种交流形式,拓宽职业经理人视野,提升其综合素质;三是加强与区域外职业经理人协会的学习交流、切实增强协会的自我运作能力,使协会快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型社团组织。
吴义海说:“协会将继续创新工作,夯实品牌活动,努力造就一批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企业管理人员队伍,为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李文文
本文来源: 安徽经济新闻网
08.08.2014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