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临涣镇农民传承民俗迎春缝缀春鸡

05.02.2018  13:26

    安徽新闻网(www.ahnews.org)讯:2月3日下午,在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村民张琦在家里手把手教儿媳张杰缝制春鸡。

  2月4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她要赶在立春的前一天为孙子李奇翰缝制并在棉袄袖子缀上“迎春鸡”迎春鸡。

  “打春的娃,迎春的鸡。”立春,俗称为“打春”,在淮北民间,以前每年立春的前一天,人们为讨吉利,用棉布和棉花缝制成拇指大小的布鸡儿,名为“春鸡”。在“打春”的头天晚上之前,缀在娃儿的棉袄袖子上。

  据了解,缝缀春鸡有三种含义:一是“鸡”与“吉”同音,给孩子缝个春鸡,可让孩子们逢凶化吉,吉祥如意;二是“鸡”与“饥”同音,给孩子戴上春鸡,期盼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从此不再遭受饥荒之苦;三是以前没有防疫疫苗,大人们最害怕小儿患上“牛痘”病,因“痘”与“豆”同音,而鸡可以食豆除痘,缝缀春鸡在孩子身上,“豆”便被它吃掉了。

  如今饥荒、染痘之苦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人们把缝春鸡这个民俗传承下来,目的是与“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相联系,祝愿孩子健康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