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核心价值观】第一临床医学院1队:向着良医梦,起航!
“下面宣布本届临床技能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我校体育馆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只听到期待的心跳声,各个代表队屏息等待结果的公布。“第一临床医学院一号代表队!”队员们顿时长吁一口气,台下爆发出一阵阵感动的欢呼和热烈的掌声。
今年是我校开展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第二年。据悉,临床实践能力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医学生学以致用的根本途径,更是医学教育质量最直接的体现。然而,当前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严重"短板"恰恰就是实践教学。推进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我校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因此,我校致力于开展临床技能大赛,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我校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能力,还将竞赛的结果将作为今后研究生导师遴选,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指标和选派本科实习生指标等重要的参考依据。
经过精心的赛前准备和紧张的比赛,本届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顺利闭幕,第一临床医学院一队不负众望,队长徐忠带领三位队员吴引弟、王清、王颖荣获了一等奖的佳绩。
炎夏里,他们用汗水铸就梦想
为了备战本届临床技能竞赛,第一临床医学院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选拔。从通知同学们自主报名,到参考报名者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初步选拔,再到接受各科室大主任及学院院长的面试,层层选拔,挑选出最佳的参赛选手来应对大赛。经过多方面考虑,最终确定了徐忠、吴引弟、王清、王颖四位队员组成一队,并由成熟稳重的徐忠同学担任队长。
队伍组织好了,艰苦严格的备战培训也就紧随而来。“由各科室主任老师进行培训,内容涵盖基础理论、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从8月3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16号。”队长徐忠这样介绍。训练是艰苦的,两个多月来每天早上6点多出发投入培训,晚上直到11点多才结束培训。每天长达17个小时的密集训练,不仅要学习实践操作,还要不断巩固理论知识。夏日炎炎、身心劳累、枯燥反复的训练,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然而面对挑战,没有人退却,这支团结友爱的队伍勇敢迎接挑战,互相鼓励,共同面对难题;面对意见分歧,团队之间互相理解、积极沟通,随机应变。
来自医美专业的吴引弟,是班上的困难生,大学期间靠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和兼职完成学业。她没有因为家境贫寒而感到自卑,而是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踏实认真学习,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医学之梦。为了通过这次百里挑一的选拔,她努力巩固理论知识,观看大量的执业医师操作视频,勤奋练习打结等基础操作;当得知自己获得了宝贵的参赛资格,她倍加珍惜,以最高的水平来要求自己。备赛期间,她不仅要用心练习操作,又要准备考研,两方面的压力使她一刻也不能放松。“队友、老师和同学们都对我参加比赛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他们不断为我加油鼓劲,使我有了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更加奋勇向前!”吴引弟说。
除了队员们共同努力,指导老师的殷殷教导与支持鼓励也激励着大家不断进取。手把手地教大家各种操作、指出操作中的错误、督促大家再接再励……老师们耐心和细心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胡孔旺老师做了一天手术,直到晚上7点,连晚饭也没吃,一口水也没喝,就接着进入培训,陪着大家进行操作直到11点半才回家休息。”队员王清感动地回忆道。方茂勇老师教导队员们不能做“手术台上的开刀匠”,除了临床技能更要有临床思维,要学会灵活变通,“既然病人把健康托付给我们,我们就要坦诚相待”。
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给了大家不断前进的动力,使整支队伍奋勇拼搏、不懈努力,突破各种困难,全力以赴,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赛场上,他们以实力力战群雄
在全校师生的密切关注和期待中,竞赛拉开了帷幕。带着老师们的期望,带着同学们的信任,队员们穿上帅气的白大褂,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比赛的场地。
比赛分为上下午两场,上半场为站点式,共有8个房间,左右对称,16支队伍抽签决定参赛顺序,逆时针进行比赛,每个站点8分钟。下半场为赛道式,在30分钟内完成4个赛道的比赛。刚开始,比赛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在分段诊刮环节时,接到器械包的队员们一时间傻了眼:器械和平时训练时使用的有很大差别,时间又十分有限,这该怎么办?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队长徐忠组织大家商讨处理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大家最终决定以不变应万变,在遵守大规则的方向上尽量完成比赛内容。有了上一轮器械风波的影响,队员们有些乱了阵脚,在接下来的新生儿复苏环节中又出现了一次审题失误。两项的影响使一队的分数在上半场结束后处在了明显的劣势地位,队员们心里都捏着一把汗。
为了弥补上午的失误,中午队员和老师们都没有休息。刚吃过午饭,大家就接着投入了实验室,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又仔细的将相关操作温习了一遍,相互反复提醒细节上的注意点。临上场前,老师们为大家加油鼓劲:“没关系,我们已经反复练习了那么多遍,大家要相信自己,从容面对!”重新调整好状态的小队在下午的比赛中突破重重障碍,奋起直追。白色的帷幕后,他们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各种操作,听诊、认读、体格检查……队员们有条不紊,沉着应战;在面对难题时,他们仔细分析,权衡利弊,在有限的时间里讨论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在集体操作时,他们分工明确,衔接顺畅,手术刀、血管钳、缝合线……各种器械在4位队员的手中舞出完美的弧线,整个团队表现出极强的默契。最终他们顺利完成各项操作,拿下了下半场第一名的好成绩。
综合上下两场的评分,最终第一临床医学院一队一举夺下了一等奖的桂冠。
虽遗憾,收获更加丰厚
虽然拿到了一等奖的好成绩,队员们依旧对没有取得特等奖感到些许遗憾和不甘。两位队员王清和王颖在听到结果后一度落泪:“总分1200分,而我们距离特等奖只差了14分,经过了这么充分的准备,真的是有点不甘心啊!”
虽然这样,大家也都觉得受益匪浅:“我觉得这次比赛是个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培训期间,我认识了这么多优秀的伙伴,与他们共同进退;在课下,我也和老师们进行了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交流,他们全面深刻的教导使我在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赛场上,遇到的各种情况以及对结果的总结反思都让我获益匪浅。而我相信,这些比比赛本身更为宝贵的东西将一直在我的从医之路上闪闪发光,它们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帮助我走得更远、更坚实。”队长徐忠说。
大赛结束后,队员们没有一直沉浸在获胜的喜悦中,而是及时组织讨论,对比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训练过程中我们对每一种操作都进行了多种情景的分析,可能恰恰因为是这样反而导致了基础的不牢,以后我们要更加注意基础操作的练习”,“细节决定成败,这次我们在细节方面失分太多,我们要更加注重”。队长徐忠也做出了反思:“器械上的误差对我们水平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也有些轻敌,觉得自己准备得相当充分,却忘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接下来,学校将从第一临床代表队中挑选合适的人选参加即将来临的全国临床技能大赛,大家没有因为这次比赛的结束而放松,而是结合了本次大赛的经验总结积极调整训练内容和模式,又一次投入到了紧张的培训当中。“好学力行,造就良医”,是永不止息的追梦号角,这支心怀热忱,不断进取的优秀队伍将带着他们坚定的医学之梦再度起航,创造新的辉煌。(学生记者 王鑫 吴飞 杨丛丛 冯诗尧 王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