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鼓韵”唱新声
传统艺术,现代舞美,文化元素,精神主线。9月13日晚,经过精心打造的2015版“中都鼓韵”花鼓主题演出承载着广大师生的热切期盼,在西区体育场隆重开演,这是“中都鼓韵”首次露天演出,同时作为欢迎2015级新同学的文艺晚会。校党委书记蒋德勤,党委委员、副校长汪建飞,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黄远友,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曾献功来到学生中间,共同欣赏演出。应邀出席的还有共青团安徽省委学校部副部长徐波,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主任左金刚,凤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开广,省非遗保护中心保护部副主任傅茂林,滁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张继,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凤阳“朱元璋研究所”秘书长夏玉润等与我校5000余名师生欢聚一堂,共同观演。
演出以花鼓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主线,通过历史之远、记忆之悲、改革之先、科院之光、复兴之愿五个篇章,回溯历史,透视现实,展望未来,再现花鼓艺术的悠久历史。古装舞《花鼓献瑞》尽显花鼓鼎盛时期的尊贵与辉煌;原创《凤阳赋》和《这是精神辈出的地方》辞章优美,气势磅礴,追溯了凤阳的历史变迁,颂扬了安科精神和情怀;经典曲目《火火的花鼓敲起来》、《鼓舞青春》展现了凤阳花鼓经典舞蹈动作,用欢快、喜庆、动感的节奏歌唱新凤阳和新生活;由我校花鼓艺术团自编舞蹈《茉莉花》和《花鼓梦》用唯美的舞蹈设计表现出了花鼓艺术的美奂美轮,体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执着追求;舞台剧《十八颗红手印》和《红手印的故事》讴歌了小岗人民追求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再现了“大包干”带头人摁下“生死契约”的经典场景,赞扬了忠诚于人民的好干部沈浩奉献青春和生命的高尚精神;舞蹈集锦《盛世欢鼓》汇聚安塞腰鼓、花鼓灯、朝鲜长鼓、现代水鼓,表达出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奏幸福祥和的盛世欢歌。
今年是我校大学生花鼓艺术团成立十周年。演出现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阳花鼓传承人孙凤城与已经毕业返校的花鼓艺术团老队员们共同演绎了花鼓舞曲《鼓乡情怀》,老少同台意寓花鼓艺术的代际传承。演出现场,孙凤城向我校大学生花鼓艺术团赠送30面凤阳花鼓。
演出梳理了我校传承花鼓艺术的标志性节点,《闪光的记忆》带领全场的师生回顾了花鼓艺术团从成立至今的温馨记忆。花鼓艺术团成立十年来,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凤阳花鼓文化艺术节、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全国校园文艺汇演、皖台交流以及送文艺下乡演出等70余场。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艺术团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湖南卫视,河北卫视,中国青年报等大型媒体的采访。2013年“中都鼓韵”花鼓主题演出正式开演后,注册成立“中都鼓韵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参加安徽省首届“创青春”青年创业大赛荣获银奖。2015年,我校大学生花鼓艺术传习基地被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
与以往演出相比,2015版“中都鼓韵”坚持艺术探索与创新,用全新思维和方式演绎传统艺术,给现场观众带来惊喜不断。今年的花鼓主题演出,首次采用了大型露天舞台和演出形式,面向5000多名观众开演。首次采用专业演出LED高清背景显示屏,由大学生传媒中心制作的背景视频配合高清显示屏幕,与现场演出完美结合,为观众呈现出色彩斑斓、缤纷靓丽的舞台效果,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和震撼。舞蹈《花鼓梦》首次实现了编曲、编舞以及演绎的全原创,成为我校大学生花鼓艺术团继承和发扬花鼓艺术的代表作,表达了青年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演出通过爱秀网进行网上直播,西区广场大屏幕同步校内直播,满足广大校友和传统艺术爱好者的观演需求。为方便师生观看和了解演出,演出现场实现了WIFI全覆盖,通过团委微信平台“安科小团”,参与网上领票和投票;通过微信摇一摇功能,获取电子节目单和演出介绍。整场演出实现了台上台下、台前幕后的充分互动。
“中都鼓韵”主题演出集中展示了我校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地方文化、建设大学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旨在用先进文化引领青年思想,用富有传统文化特质的艺术形式教育青年学生,帮助2015级新生感受我校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知和体会安科精神,拓展文化视野,了解校情校史。通过让青年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洗礼与熏陶,不断提升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和精神境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全面成长成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责编:汤帅 摄影:王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