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花样”打开方式:相聚、饮酒、吃家乡菜

22.09.2015  10:15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据史料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到唐朝初年才成为固定节日;至明清时,已是主要节日之一。而到了现代,中秋自2008年起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与今人相比,古人过中秋花样甚多:观花、赏月、吃月饼,个别地区还有“烧斗香”、“放天灯”、“点塔灯”、“舞火龙”、“卖兔儿爷”等习俗;附庸风雅者还要对月小酌、吟诗作赋,无一不是寄情于明月,祈福团圆美满。

  现在,加班、旅行、学习、游玩……过节的方式多了起来,不回家的理由也多了几番。新京报记者近日对50位在北京工作的人进行问卷调查,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因为工作忙、假期短等原因不能回家团圆,但有八成多受访者选择给父母亲朋打个电话,或选择吃一顿家乡菜来表达思乡之情……

  古今中外,花前月下,大家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中秋节打开方式。

   是否回家?

  假期短工作忙 中秋大多不回家

  中秋节其实是在2008年才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的,与它一同晋升为法定假日的还有除夕、清明、端午这些传统节日。这有益于传统文化习俗的保留,也为人们加深亲情、友情提供了更多机会。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由于今年的中秋节与周日重合,说好的中秋多放一天假就这样“违约”了,不少网友感觉“很受伤”,吐槽“假期安排不科学”。

  另一个与中秋安排有关的槽点是与“十一”长假距离太近,不少身在异乡工作的人出于假期太短、路途遥远、两个节日间距过近等原因,干脆放弃回家过中秋。

  9月17日,新京报记者在火车站、居民区、公园、商铺、街道随机对50人进行中秋过节小问卷调查,受访人群以80后、90后为主,涵盖保安、快递、房产销售、店员、学生、白领等。结果发现仅有14人回家过节,有36人选择不回家,占72%。

  在回家过节的理由中,“中秋团圆,传统习俗不能丢”占比最高,有9人选择。而在不回家过节的理由中,最多的是“工作忙”,共16票;另有11人选择了“假期太短,老家太远”,为不回家过节的第二大理由。

  如何过节?

  16%受访者选择吃家乡菜

  这个只有两天假的中秋节该如何过呢?在50位受访者中,有18人表示要“亲朋相聚”,占36%;选择旅行、购物娱乐共3人,而依然苦逼加班的有16人,“与平时日子一样过”的10人。

  中秋是个传递思乡之情的日子,对于如何安抚思乡之情,受访者也给出了不同答案:42人选择给父母亲朋打电话;11人以“举杯共明月”解相思;8人选择吃家乡菜、土特产聊以慰藉;另有13人准备找点乐子忘掉思乡忧伤;1人还是选择用工作麻痹自己。

  在诸多缓解思乡之情的方法中,“吃家乡菜”是被多人提及的、也是最有效的寄托方式。26岁的房产中介人员冯振鹏是陕西人,“北漂”多年,错过了多个与家人团圆的中秋节。由于客户多在休息时间看房,因此越是节假日,冯振鹏就越发忙碌。“想家的时候就会去吃个陕西菜。”

  黑龙江人刘女士与丈夫一同在北京打拼了3年,开了两家米线店。由于做的是小本生意,她舍不得花钱雇人打理店铺,从厨师、服务员到送外卖,所有活都亲力亲为,忙碌一年只有春节能休息几天。

  刘女士说,中秋对她来说“想都不敢想,太奢侈了”,“节日放假顾客少的时候,我们会早点打烊,回家炒几个菜。我是东北人,他(丈夫)是四川人,做点家乡菜也是南北荟萃,挺有意思的”。

  往年一到中秋,网上就有各种吐槽五仁月饼的。但网友“豪放派的眼泪”却呼吁不要再“黑”五仁月饼了:“都嚷嚷让五仁月饼退出市场,我可是吃着它长大的。小时候五仁月饼是奶奶给我的奖励,一个不舍得吃完,要留一半下次吃。”

  网友“瓦哥麻麻”更是准备把中秋节过成“吃货节”。中秋节还没到,他就亲自做起了熔岩巧克力蛋糕,熬了奶油焦糖,自创起了摩卡咖啡月饼,还不忘说上一句“吃蟹的季节也到了”。

   送点啥礼?

  中秋“礼尚往来” 月饼依然居首

  中秋过节福利多少可以安抚一下大家脆弱的玻璃心,可眼看中秋节越来越近,不少人发现单位越来越“冷静”,连个月饼盒都没发,不知又有多少人哭晕在厕所。

  尽管单位福利少得可怜,但这并没有阻止民间的“礼尚往来”。

  在受访的50人中,有36%的人选择了月饼,居各种中秋礼物之首;选择送酒的有8人,占16%;送亲友现金或购物卡的受访者占14%;而买大闸蟹、茶、保健品的分别占比8%、6%和10%。

  当然,选择什么都“不送”的人也不少,有13人,占比高达26%。

   国外怎么过?

  各国中秋花式大比拼

  对于那些漂泊在海外的游子来说,想家的理由不言而喻,中秋节的过法也比在国内时更为重要。

  事实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秋节。曾在英国生活多年的王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出国前有时觉得中秋是个可过可不过的节日,可到了国外,亲人不在身边,才越发对中秋节重视起来。每年中秋节还没到,母亲就会亲自给她邮寄月饼,还叮嘱务必吃几口;过节时几乎所有华人都会聚在一起,舞狮、挑灯、包饺子、吃月饼,过节气氛甚至比国内还要浓烈。

  而在韩国、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有过中秋节的习俗,且“花式”各有千秋。

  韩国称中秋节为“秋夕”,向亲朋送礼也是韩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因此也被叫做“感恩节”。中秋节是韩国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地位甚至远高于春节,当地百姓有3天法定假日的福利。每至“秋夕”清晨,韩国家家户户都会摆好新谷、水果酒、松饼、芋头汤和各式各样的水果祭拜祖先。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明月”。日本人有赏月习俗,称“月见”。与中国人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时要吃江米团子,因此有“月见团子”一说。

            越南人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天举行花灯节比赛,此外还有舞狮、赏月等习俗。泰国则将中秋节称为“祈月节”,在八月十五这天晚上,男女老少都参拜月亮,祈祷送福。老挝的“月福节”更是欢乐,赏月之外,青年男女在中秋当晚还会翩翩起舞,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