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酒不贴中文标签看不懂 六旬老人将酒行告上法庭

16.03.2016  12:09
摘要 进口和销售“洋酒”有着明文规定,必须张贴中文标签。而界首的这家酒行没有贴中文标签就销售,这让年过六旬的老候犯了嘀咕:是不是假的?最终,较真的他将酒行告上法庭,要求商家赔偿十倍损失。

  中安在线讯 据阜阳新闻网报道,昨天是消费者权益日,我们来说个消费者维权的故事。

  进口和销售“洋酒”有着明文规定,必须张贴中文标签。而界首的这家酒行没有贴中文标签就销售,这让年过六旬的老候犯了嘀咕:是不是假的?

  最终,较真的他将酒行告上法庭,要求商家赔偿十倍损失。

  已过而立之年的儿子尚未成婚,是老候的一件心事。前些天,听说儿子要带女朋友回来,年过六旬的老候夫妇很是高兴。于是,两人到了界首“希德酒行”,花了1400多元买了1瓶法国进口干红葡萄酒、1瓶意大利进口干红葡萄酒,1瓶西班牙进口气泡葡萄酒。

  到家后,老候打开包装,把三瓶洋酒看了个遍,却怎么也没看出名堂。“标签上全是洋文,没有一个汉字。”老候越想越不对,便在网上查询。网上信息显示,葡萄酒没有中文标签,不能识别相关信息,这类产品不符合相关规定,应属于禁止进口和销售的食品。

  于是,他一纸诉状把“希德酒行”告上界首市法院,要求商家退还货款并赔偿损失10000元。

  为了让当事人能够接受,法院主审法官对双方做起了调解工作。法官给双方翻出了《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标签、说明书应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不符合本条规定的,不得进口。”主审法官表示,同时,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被告“希德酒行”未尽到审查的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随后,“希德酒行”同意向侯先生道歉,并愿意赔偿损失。最后,在法院调解下,侯先生也作出了让步,“希德酒行”支付了5000元赔偿款,取得了侯先生的谅解,他当庭撤回了起诉。

  相关:

  法律有保护,莫吃哑巴亏

  界首市法院法官表示,2014年3月15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对消费者的法律保护。市场上的商品形形色色、真假难辨,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发生大的人身财产损失,多数消费者都会选择吃“哑巴亏”。为此,法官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提升甄别产品的能力和较真的意识,积极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来源: 中安在线     作者: 徐风光 徐壮壮 季守方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