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学子暑期忙 语言交流添友谊
七月的合肥学院蝉声阵阵,来自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的5名学生Sasikia,Yvi,Uwe,Nikolas,Beko不远万里来访合肥学院,成为了学校暑期德语培训班的特邀老师,为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机械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等系的十几位中德合作专业的学生辅导德语。在校园的林荫里,他们结识了新友谊,拥有了一段别样精彩的人生经历;在明亮的教室中,他们与我校学子一同交流,感受两国的文化魅力;在校外的旅行中,他们游山赏水,在绿水青山中饱览中国的秀丽风光……
合院初印象
初来合肥,炎热的天气就让这些德国同学对中国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而繁华的城市与密集的人口也令他们印象深刻。当问起这些德国学生对于合肥学院的初印象时,他们异口同声的用一个“大”字高度概括。而校园内疏密有致的绿化以及热情好客、谦虚好学的中国学生更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Sasikia笑着说:“合肥学院的同学们有点害羞,但是都很愿意和我们交朋友,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明年暑假如果还有机会,我们想再来一次合院,很喜欢这里的生活”
我校中德合作办学历史悠久,中德合作专业发展广泛,校园里会说德语的中国学生与老师众多,这令德国学生们大加赞赏。打破了语言沟通的壁垒,他们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与专业学习过程更为顺畅。就读于机械制造专业的Sasikia和Beko还提出建议,希望中德两所大学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有更多能让德国学生来到合肥学院进行专业上学习的机会,两国学生一同进行学业水平上的评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短暂的两个月,也加深了中德两国学生间的了解与认识,也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他们认为这期间最重要的收获就是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与结交的异国朋友们。参加了暑期德语培训班的电子信息工程2+3专业的刘钰权同学表示,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德国学生一起交流,课堂上这些特别的老师会帮助中国学生批改作文、纠正语法,讲述中德文化差异;课下则是很好的朋友,常在周末一同出去购物和聚餐。
中国生活深体验
除了每周固定时间为我校学生辅导德语外,5位德国学生还利用闲暇时间对中国生活进行了深度探索。在他们的眼中,在中国的生活有趣而又便利,相较于德国习惯的的现金付款方式,在中国手机支付宝、微信付款更加便捷。
生活在舌尖上的中国,种类繁多、口感独特的美食给德国学生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问及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时,Yvi开心地回答道:“当然是Chinese Food(中国食物),我很喜欢中国的饺子。”而中国围坐在一起夹菜吃饭的方式让他们觉得很很热闹,并表示回国后也要与朋友们坐在一起吃饭。
这些德国学生在辅导中国同学德语的同时也学习了几句地道的中国话,最喜欢也最常提及的词语是“师傅”,司机是师傅、门卫是师傅,中国的“师傅”无处不在。而在他们看来,中文的语法很简单,而声调却令人无法分辨。
中国那么大,也想要去看看。两个月的时间里,中德学子还相伴游览了三河古镇、黄山等著名景点。不论是秀美壮丽自然景观还是古韵绵长的人文景点,无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象。他们纷纷表示,以后有机会,要游遍全中国,感受这个国家的整体文化氛围。
中德发展新期待
德国当地时间8月30日下午三时许,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施特拉尔松德市,为安徽省在西欧的第一所孔子学院——由我校共建的施特拉尔松德孔子学院揭牌,这对于中德关系的稳固和深化将产生深远的意义。Uwe等5位德国学生认为这所孔子学院是一座联结两国友谊、交流语言文化的桥梁,为德国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好的来中国学习发展的平台,有助于让更多的德国大学生了解真实的中国。“有机会的话我想去施特拉尔松德孔子学院学习一年,未来我也想在中国的德资企业里工作实习,或者在中国读研,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Yvi说道。
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方宗保老师在采访中表示,这是学校第一次举办德国大学生来校辅导德语的暑期活动,这也将成为未来长期发展的项目。此次活动不仅给予中德两国交流应用技术的机会,也为我校中德合作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语言的平台,让他们在出国前提前适应与德国学生相处、沟通的方式,提高语言水平,在出国后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融入留学生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方的朋友们踏上回国的归程,中德两国共同发展的脚步却从不停止向前。对德国学子来说,这是一次走近中国的精彩旅程;对中国学子而言,这又是一次难得的语言交流机会。三十而立,卓有成效,根深叶茂。我校中德合作的大树将会越长越茂盛,绿荫的覆盖面也会越来越广。
(宣传部 国际交流合作处 学生记者石紫岩 刘瑞祺 刘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