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中瑞、中意三项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顺利召开

11.11.2019  20:40

为推进国际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研究与交流,推动中国与欧洲地区应用型高校建设的相互借鉴发展,全面促进我国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的应用型建设步伐,全面宣传并展示中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研究成果及高校建设成果,作为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单位,我校积极分享在欧洲的教育合作资源,引领国内应用型高校对接开展该领域内高等教育学术研究及国际合作。10月20日至29日,按照教育部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计划部署,我校联合德国、瑞士及意大利相关高校与高校联盟,在上述三国依次联合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第四届中瑞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合作研讨会”及“中意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三项国际学术研讨活动。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周燕担任团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合肥学院蔡敬民教授担任学术团长,国内21所院校机构38名代表组成中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代表团与会。作为中方承办单位,我校副校长陈秀率团圆满完成了三项会议的组织工作及学术交流任务。


第十二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

由安徽省教育厅、德国下萨克森州科学与文化部主办,合肥学院、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于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德国奥斯纳布吕克举办。来自中国、德国、芬兰、荷兰、奥地利、瑞典和瑞士近52所高校与机构的100余位专家与会,围绕“应用型高校教职人员——职责与规划、年轻人才培养及竞争力提升”本届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前德国联邦总统、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主席、合肥学院荣誉教授武尔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刘立新,下萨克森州科文部部长图姆勒,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周燕,安徽省教育工委副书记庆承松,奥斯纳布吕克市市长史特朗曼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



武尔夫主席回忆了其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访问安徽期间出席的第一届会议情况,高度赞扬了合肥学院与德国合作高校十几年来不断坚持应用型发展的路径及坚持引领应用型高校进行国际交流的贡献。他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德教育和产业合作应当顺应新形势、新变化,他同时鼓励德国青年踊跃学习中文,积极投身到中德合作及“一带一路”建设中去。刘立新公参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德高等教育合作的概况及两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合作的历史。他赞扬了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与合肥学院十二年来搭建起来的这一优质会议交流平台,并期待能够尽快将其拓展成为发挥政策咨询、示范引领、专业解疑等功能的网络化、体系化智库交流平台。图姆勒部长就下萨克森州与安徽省的高等教育合作寄予了期望。他指出,下萨克森州内多所应用科学大学与安徽省高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并积极参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合作,势必会给两国乃至全球高等教育合作带来新的创新亮点。周燕副秘书长代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对参会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对德方承办高校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她高度肯定了合肥学院作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单位,为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学术交流所做的贡献。庆承松副书记在致辞中对安徽省不断深化实践应用型高等教育改革取得的发展优势,形成享誉全国的“安徽现象”进行了剖析,并赞扬本届会议聚焦“教师”这一教育根本主题的做法,同时对本届会议的交流成果表达了期待。史特朗曼市长表达了对自己城市可以与中国保持如此长久稳定合作的荣耀,她希望这样的教育合作可以拓展到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多个领域。




在接下来的主旨演讲中,各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做了详细的报告介绍。下萨克森州科学与文化部应用科学大学与职业学院司司长克拉默指出,德国应用型高校教职人员的升职路径不够明确,吸引人才时常常面临来自综合型大学的竞争挑战。她认为,未来可尝试采用非固定教职形式,从工商业界或其他综合型大学有限期地招募人才,以灵活的形式带领教研团队。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庆承松提出,应用型高校应该明确对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他建议制定相关认定标准,发挥职称评定作用,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前副校长埃格斯教授认为,很多出色的企业人士对进入校园执教的可能性和相关路径缺乏了解,应用型高校应该联合起来扩大宣传推广。她希望地方政府能在政策上更加灵活,让德国应用型教育吸纳更多人才。我校副校长陈秀教授从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状况、核心特征、应用型大学教师能力体系构建以及合肥学院应用型教师能力提升的实践等四个方面展开了对中国应用型大学教师能力提升体系构建与实践的探讨,认为应用型大学教师的能力提升体系包括能力认知、环境营造、培养途径和能力认证几个方面,需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产学研合作能力。



来自中德两国共六位大学校领导参加了“校长对话”环节的问答与讨论,就各自对“应用型高校教职人员的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介绍了各高校的特色做法,并就应用型高校博士授予权、创新技术转化、教学手段改革等诸多话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互动。

在会议分组讨论环节,围绕“德国、中国及欧洲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教学开展”及“国际合作成功案例”分列三个会场,以21个报告及5场讨论的形式进行。

本届会议主题紧扣两国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研究的热点及改革发展的瓶颈——“师资”,多国专家通过交流相互借鉴。同时,本次会议是安徽省与下萨克森州结好35周年的庆典活动,我校作为组织方为大会带来了精彩的会间艺术展示环节,来自教育学院的教师陶莉在会议现场布展了个人作品并挥笔即兴作画,引来多国参会代表的热烈关注与好评,将活动的庆典氛围烘托到制高点。

此外,我校《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期刊还在本届会议期间召开了编委会会议,会议代表就期刊后期发展思路、全球宣传计划、年刊出版后续方案等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和决策。



作为本届会议的实践环节,中国代表团前往斯图加特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生产经济与组织研究所进行了学习交流。该所中国事务主管伦特斯接待了代表团一行,并为代表团报告呈现了德国工业4.0进展及该所承担的具体项目情况。他还介绍了该所与我校及斯图加特大学共同在合肥设立合作促进中心,开展针对智能制造业的应用型研究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他欢迎各位中国专家通过合肥合作促进中心与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开展针对不同地区的先进制造项目合作。与会专家参观了研究所的科研和办公环境及研究项目现场,对部分项目细节进行了讨论,特别是针对依托该类型项目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四届中瑞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

10月25日,中国高校代表团赴瑞士门德里西奥参加由我校与瑞士南部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SUPSI)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瑞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周燕、瑞士南部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副校长伯乐教授、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教育处参赞席茹作为嘉宾代表致辞。来自中国、瑞士、德国及意大利的近70名会议代表与会,围绕“应用科学大学利益相关者的推动作用和应用科学大学机构的可持续性使命”为主题,展开交流。



在致辞过程中,席茹参赞感谢了合肥学院与瑞方高校对本次会议的精心筹备,并高度评价了合肥学院组织国内高校多年坚持开展与瑞士合作的引领作用;她相信中瑞在应用型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会为中瑞两国的友好交流增光添彩。伯乐副校长有着多年在华工作经历,他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瑞应用型高等教育交流的美好期待,并希望通过双方进一步的学术研讨,理清思路、找准定位,能为两国学生学者清晰呈现应用型高校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周燕副秘书长介绍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有关情况,并对前三届会议的联合举办进行了回顾。她表示,瑞士应用型高校对支撑瑞士位于世界创新国家前列的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交流借鉴其经验,对促进中国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发展及其创新驱动作用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之后的报告环节,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合肥学院蔡敬民教授在其以《新建-新兴-新型:中国应用型大学的新发展》的报告中对中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新形势进行分析,从八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应用型大学发展的新举措,并对其发展新愿景做了展望,赢得了在场中外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市长对话环节,门德里西奥市市长卡瓦蒂尼就城市与应用型大学共生共荣的协作生态进行了阐述。他介绍了门德里西奥市积极支持瑞士南部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发展,继而反哺驱动城市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的模式和经验,这为来自中国各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的代表们进一步拓展了视野,给予了启发。

在下午与“利益相关者”对话环节,分别设立了 “教职人员和学生”、“地方企业和研究人员”两个会场。在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各利益相关角色代表,从各自功能和使命的视角,为参会代表们阐述了观点和经验,引导各专家代表跳出高校视野,从相关者利益角度出发,思考应用型高校的初心和使命。现场讨论异常热烈。

在大会总结环节,瑞方用六个对华合作项目向中方代表呈现了建筑设计、舞台表演等不同专业领域内应用型创新发展与合作的案例,也展现了两国对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理解的异同,引起与会者对该领域开展交流重要性的深思。




此外,会议召开期间,我校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专业教师陶莉与瑞士南部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艺术专业领域的师生进行了交流,并互赠作品。在会议现场,我校《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期刊向瑞士参会代表进行了广泛推介和约稿。


中意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意大利并见证签署了中意两国“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及教育领域内若干合作协议。为进一步加强中意两国在教育,特别是应用型高等教育领域内交流,有效拓宽两国基于“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教育合作内容,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指导下,我校与米兰理工大学在10月27日于意大利米兰共同举办了中意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



根据2019年QS工程技术类世界大学排名显示,米兰理工大学位于全球第16位,意大利第1位,是欧洲著名的工程学科类高校,与中国在多领域开展有悠久的合作历史,2011年与我校签订友好协议。该校主管对华事务的副校长诺奇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对华合作情况,并感谢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与合肥学院此次组团前来举办应用型高等教育学术会议,并期待借此契机开启两国合作的新领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周燕副秘书长感谢该校的邀请和对会议的精心筹备,她表示,700多年前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欧洲掀起了“中国热”,发展至今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意两国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在接下来的大会主旨报告中,意大利高等教育评估专家、米兰理工大学机构与公共事务管理系主任维奇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意大利高等教育体系及其在应用型方向的发展特色,尤其是高校支撑企业创新发展方面的模式。机械工程系主任波奇隆尼教授在报告中则更为深入地介绍了意大利高校开展应用型科研及校企合作的模式。他从高校管理模式入手,介绍了各学院、系部及研究院所对科研项目的决策自主性;从欧盟和意大利存在的政府与企业项目资助差距,明确了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团队以创新带动企业发展的必然性。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合肥学院蔡敬民教授在报告中为意大利同仁解析了中国发展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他以国家政策、发展历程、内涵建设及经验案例等方面,向意大利学者第一次呈现了中国应用型高校改革发展的完整脉络。




在下午的分组讨论环节,大会分别由工业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卡朋教授主持讨论了高校的内部管理,包括学生培养、教师引导、教学和科研平衡发展等板块;由负责国际事务的副校长容奇教授主持讨论了高校的外部联系,包括支持企业发展、服务地方创新、拓展国际合作途径等板块。与会者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及提问回答等方式进行了交流。报告人介绍了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孵化器,其规模位列欧洲第二、全球第三,管理与支撑体系合理、创新与激励措施多样,为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分享环节,与会者一致同意报告人提出的观点,即: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应完全打破国籍界限,用最纯粹的教育形式、最踊跃的创新模式和最高效的科研效率,服务社会。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各项部署和安排,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牵头、我校参与组织的此次中国代表团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上述三项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利用中方内部会议主题教育活动环节及“大巴研讨”等形式,积极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交流,共三次分别以“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忠于党、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主题,学习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来自合肥学院、宿州学院、蚌埠学院、六盘水师范学院、长沙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湖南文理学院等高校的临时党支部高校领导党员代表、青年教师党员代表及部分党外人士代表踊跃发言,紧密结合本次国际学术实践活动及各所在单位实际案例,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氛围浓厚。

作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理事长单位,合肥学院“不忘地方性高校设立初心、牢记应用型高校发展使命”,在做好自身学校发展建设的同时,多年来坚持为国内众多同类型高校拓展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的途径,通过自身国际合作资源与经验的分享,搭建平台,共谋发展,先后牵头在德国、荷兰、瑞士、奥地利、法国、意大利等国联合国外友好高校共同举办多项应用型高等教育国际学术会议,引领中国应用型高校进一步走向了国际舞台。

(国际交流合作处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应用型高校国际交流分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