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务报】“税融通”为安徽中小企业融资逾10亿元

04.12.2015  13:53

(载于《中国税务报》11月23日B2版)

近日,安徽省政府发出《关于印发实施税融通业务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省金融办、经信委、财政厅、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银监局和人行合肥支行8个单位合力共推“税融通”业务。截至10月底,安徽各级税务机关签约银行累计达到100多家,共发放“税融通”贷款超过10亿元,惠及企业近500家。

企业凭信用可贷款

      “真是没想到,‘税融通’能如此方便地申请贷款,这真是解决小微企业的大难题了!”日前,合肥旺城开锁换锁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军说。他的公司属小微企业,因为具有长期良好的纳税信用记录,在合肥市庐阳区地税局的辅导下,仅用3天时间,便获得民生银行提供的贷款。

税融通”是税务部门和商业银行共同推出的一项融资业务,该项业务由商业银行根据企业纳税信用级别和税款缴纳情况,向企业提供贷款或其他金融产品服务,将纳税人纳税信用级别与企业融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纳税服务与金融服务的对接。只要是纳税信用评价为A、B类且无不良纳税记录的中小企业,就可以向民生银行申请5万元~500万元的贷款。

      较之于以往需要贷款抵押物,现在中小企业用纳税信用就能获得相应的信用融资,缓解了资金难,也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目前,民生银行已在合肥市国税局、地税局多个办税服务厅设点,核实纳税信用证明材料及申办融资业务,已有6户小微企业累计向银行成功申请贷款超过300万元。

      在蚌埠市,“税融通”也在蓬勃发展。蚌埠市瑞祥教育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宏刚告诉记者:“仅凭良好的纳税信用,建行就给我们放款150万元,这在以前根本无法想像。”截至今年10月,蚌埠市“税融通”业务已促成金融机构发放贷款7933万元,惠及企业41家。

      今年6月,安徽省地税局与民生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在全省地税系统推广“税融通”,对象由A类纳税人扩展到B类以上纳税人,扩大了政策覆盖面。此外,贷款风险补偿纳入该省银政担“4321”风险分担体系,由省财政每年安排30亿元担保类资金,从而提高了商业金融机构参与“税融通”业务的积极性。

快捷融资助力小微企业

      今年初,安徽联盟模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一家企业签订了逾2500万元的模具配套订单。由于刚过完春节,该公司流动资金出现阶段性的紧张。后通过“税融通”成功贷款350万元,解决了公司全年储备生产遇到的资金难题。该公司负责人说:“目前,公司已实现产值3500万元,销售收入3200万元。

      日前,安徽各级税务机关把“税融通”作为助力企业发展的“加油站”,优化税收服务的“助推器”。芜湖市已通过“税融通”发放贷款3010万元,直接增加就业人数324人,有力地支持了一批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

      从2013年起,安徽省在马鞍山市、铜陵市等地推行“税融通”试点,税务机关与金融机构合作,以中小企业纳税情况和税收信用记录为依据,对按时足额、诚信纳税的中小企业提供一定金额的信用贷款服务。

      不少已办理“税融通”的企业负责人表示,“税融通”不仅为企业借贷、续贷提供了便捷,减轻了企业资金成本的压力,还能给企业在加大生产、持续经营方面提供非常重要的资金支持。

年底实现全面覆盖

      合肥市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曾试图申请“税融通”贷款,但因界定不是中小企业,最终没获批准。据介绍,当前对企业的规模认定标准不统一,影响了“税融通”业务的拓展。比如,税法规定享受税收优惠的小微企业标准,要严于经信委等部门的认定标准,这就造成各部门对小微企业概念的不同理解,不利于规范小微企业享受财税的优惠。

      缺少业务规范,也是“税融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拦路虎”。虽然“税融通”主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对企业纳税信用的认可程度,但从银行角度出发,仅凭纳税信用就给予企业发放贷款,不少银行感到有压力,因为风险有点高。对此,芜湖市地税局相关负责人说:“期待金融主管部门对‘税融通’贷款业务予以规范,更好地指导商业银行开展该项业务。

      “‘税融通’涉及银行、税务、担保等多个单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有业内专家认为,税务机关需要把诚信纳税的中小企业推荐给商业银行,让商业银行更容易选择合适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减少贷款审核成本。

目前,安徽各级税务机关已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等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将进一步加大“税融通”的推广力度。按照安徽省新近出台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的部署,安徽将对已有纳税记录、无不良信用记录、纳税信用级别不低于B级的中小微企业全面发放“税融通”贷款,力争今年底前实现全省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