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报》座谈会提出打造全媒体平台
据《安徽邮政报》报道 11月18日至20日,《中国邮政报》全国记者站站长座谈会在中国邮政报社新址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李国华前不久到中国邮政报社调研视察时的讲话精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党组书记张亚非莅临会议,看望会议代表并作重要讲话(消息另发)。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荣林在会议开幕时的讲话中,对新形势下做好邮政新闻宣传工作和报社记者站工作提出了要求。
张荣林副总经理充分肯定了一年来邮政新闻宣传工作服务邮政发展改革大局,发挥舆论引导的喉舌作用,在宣传报道、全媒体平台打造、记者站管理和专兼职记者队伍建设以及开展员工读报用报活动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强调邮政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清醒把握邮政发展改革和网络新媒体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化挑战为机遇,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扎实做好邮政新闻宣传工作,为邮政改革发展进一步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张荣林副总经理提出,要善于创新,勇于担当,扎实工作,开创邮政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一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发出主流声音。在建设世界一流邮政企业,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进程中,要多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宣传,多做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的报道。同时,要主动而为,积极承担起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说透,通过多种传播手段把控舆论主动权。二是要推进观念和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全媒体宣传平台。要进一步创新思维,加强统筹规划,制定总体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在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上走稳、走快、走好,争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齐头并进发展,宣传效果相互促进。三是要坚持深入基层采访调研,提高宣传报道质量和水平。要多深入基层,多接触员工,继续开展好“走转改”,让报纸上有更多反映基层火热工作生活、展现员工奉献精神、服务一线生产经营的高质量报道,增强对广大基层员工的亲近感和贴近性。四是要加强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勤于学习,改进作风,苦练内功,增强把握好舆论引导时、度、效的本领,增强新闻宣传的策划组织本领,增强运用新传播手段的本领,培养锻炼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全媒体新闻人。要进一步健全记者站管理体系,真正做到各记者站选题策划、采访报道、业务培训、业绩考评等方面的统一管理,工作有序。五是要积极探索,内外有别,有效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真实、准确反映广大一线员工的意见、建议和呼声,更好地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并帮助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领导察实情,进一步提高决策部署的科学性。六是要分层负责,狠抓落实,积极做好订报读报用报组织工作。要落实好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文件精神,推动“集订分送”新订阅方式的实施,确保一线员工人人能读到报纸,各级管理人员能看到杂志,并积极组织好基层读报用报活动,为打造学习型企业,巩固壮大邮政舆论宣传主阵地,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新闻宣传中心主任、中国邮政报社社长陈富荣总结了一年来报社和记者站工作,并就贯彻落实好李国华总经理、张亚非书记和张荣林副总经理的讲话精神作出了安排。一要强化阵地意识,抢占舆论宣传制高点,进一步发挥好新闻宣传的思想引领、精神激励和学习支撑作用;二要转变观念,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新闻宣传领域;三要提高认识,抓好落实,让邮政自办报刊能够真正覆盖到基层,传达好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声音,让各地邮政发展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能够广泛传播开来;四要加强培训,建设好以记者站为主轴、由广大通讯员组成的新闻宣传队伍,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使其成为具有多种专业技能的“背包记者”、“背包通讯员”;五要建立健全新闻宣传体系,各省(区、市)邮政公司、三大板块从上到下要有成体系的宣传力量,做到有责任、有考核、有效果,打牢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础。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办公室、邮务局、邮储银行、邮政速递物流公司、中邮保险公司负责人出席会议,聆听了张亚非书记的讲话。
此次会议内容丰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明年宣传工作的思路,邮储银行、速递物流公司、中邮保险公司负责新闻宣传的同志介绍了各自业务发展情况和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需求。会议期间还安排了推进媒介融合的讲座,介绍了报社新采编平台和《中国邮政报》手机APP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记者站的站长参加了会议。北京、内蒙古、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陕西、新疆等17个记者站被授予“《中国邮政报》2014年度先进记者站”称号,陕西、海南、江西、贵州、吉林、云南、河南等7个记者站被授予“2014读报用报优秀组织奖”。北京、辽宁、浙江、重庆、云南、内蒙古等6个记者站进行了经验交流。
与会代表在讨论中表示,这次会议规格高、要求高,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领导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高度重视,增强了信心,一定要认真传达学习和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为邮政健康发展营造更加和谐有利的舆论环境。(《中国邮政报》记者 刘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