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 合肥造

29.09.2017  23:26

              夏日庐州,草木成荫。在合肥综合保税区大禹路和西淝河路的交口,印着蓝色“晶合集成”四个大字的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这一一期投资128亿元的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项目,仅用了20个月便实现竣工试产,7月第一批晶圆已正式下线。

              从一根笨重的晶锭,到一片片光彩可鉴的薄薄晶圆,这段集成电路产业的“奇幻之旅”,正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逐梦创新的一个新热点。凭借晶圆制造这一产业链上的高端环节落地开花,合肥打通了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站在了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发突出。

              500多道工序打磨——

              “”光闪耀庐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放眼当今时代,小到手机、电脑、家电和医疗,大到汽车、高铁、飞机和航天,都离不开芯片这个整机设备的“心脏”。小小的芯片,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和高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

              然而,由于我国起步晚,芯片产业被国外厂商控制,每年需要大量从海外进口,进口芯片的花费已经超过石油。就合肥来说,由于家电产业、面板显示、汽车电子以及绿色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飞速,对芯片的需求量极大。缺“”之痛,不仅制约着制造业的升级,也不利于国家信息安全。补“”,成了国内许多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掌握核心技术、走好自主创新之路的关键。

              在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办公用房里,格子间座无虚席,总经理室幕僚长黄宏嘉博士就在其中忙碌着。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根大晶锭,以及多块精心包装好的已研磨抛光后的晶圆,光可鉴人。

              “一块芯片,从最初的沙子原料,到最终的成品,中间要经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诸多步骤。”黄宏嘉说,硅半导体集成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由于其形状为圆形,故称为晶圆。晶圆制造,就是芯片制造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投资额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需要经过500多道复杂的工艺方可完成。经过封装测试后的晶圆,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切割成许多块芯片。

              首批晶圆正式下线——

              合肥造芯片横空出世

              在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自动化的生产环节让人眼前一亮。由于晶圆生产必须在洁净环境下进行,厂房内的洁净度甚至比手术室还要高。

              “集成电路被誉为‘现代工业之母’,从设计到晶圆制造再到封装,产业链上投资难度最大的就是晶圆代工。”黄宏嘉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晶圆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的IC芯片就越多,对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要求也更高,12英寸的生产线代表着晶圆制造最为先进的技术,它的科技含量也最高。

              今年6月28日,项目(一期)竣工试产。7月,第一批晶圆已正式下线。这也意味着,面板驱动芯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将能全部在合肥实现。

              据黄宏嘉介绍,试投产之后,再经过可靠性测试和产品认证等环节,今年10月,“合肥制造”的晶圆就可以实现量产,到今年年底可实现每月3000片的产能,预计明年一个厂房可达月产4万片规模,合肥晶合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专注于面板驱动芯片的制造商。

              晶圆项目投产后,也解决了“”和“”结合的难题,5年内将使合肥的面板驱动芯片的国产化率提高到30%,打破国产面板芯片几乎全靠进口的局面。

              用百亿撬动万亿——

              “中国IC之都”崛起可期

              “我亲自参与和亲眼见证了24个晶圆厂的拔地而起,遍布在美国、意大利、日本等世界各地。合肥的晶圆厂是第25个,也是与现在台湾本部的晶圆厂同等设计规模的。内地市场对集成电路的迫切需求,让我们对大尺寸晶圆制造充满了信心。”黄宏嘉说。

              凭借晶合集成的带动,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版图中,合肥的地位愈发闪光亮眼。

              有人做过测算,就芯片而言,一元投入可带动百元GDP增长。合肥晶合项目超百亿元的投资,放到产业链里,就意味着成百上千倍的撬动效应,将对全产业体系产生极大拉动作用。如此强大的杠杆效应,使这个“巨无霸”成为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当之无愧的“定海神针”。

新起点,前景无限。作为我市首个百亿元以上的集成电路项目,晶合的投产,将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而来,使合肥在这一领域至少大步跃进了10年,标志着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的梦想照进了现实,在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总战略上,合肥市乃至安徽省都有了崭新的“坐标”。

      信息来源:合肥日报

大湖名城“领跑”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合肥打好科教“优势牌”,徽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