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5周年特别报道:大开放引领大发展
安徽广播网10月7日消息(记者:雷明剑) 新中国成立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从贸易到投资,从“引进来”到“走出去”,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安徽与世界基本是一种隔绝的状态。外面的世界,那时的人们连想也不敢想。
65年后,仅合肥口岸年出入境人数就已突破30万。因私出境尤其是出境游的日益火爆,使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办证大厅异常忙碌,。
合肥出入境管理局一大队副队长张坤:“我们现在办理的业务中,十笔当中有七八笔都是出境旅游的,港澳台、韩国、泰国这些传统旅游线路,包括欧洲线路都有广泛的增加。”
安徽人旅游的脚步越走越远,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安徽经济与世界经济正日益融合。
1992年,合肥芜湖两市率先获批对外开放,此后我省逐步实现全面开放,开放型经济也由此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同一年,安徽省外经建集团成立。经过20多年发展,目前企业已成为一家以国际工程承包为主的综合性大型跨国公司。
省外经建集团副总裁余晓峰:“我们做了重要的转型,就是多元化经营,矿业、国外房地产开发、酒店、超市这些都有。”
省外经建的华丽转身,正是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缩影。
1977年,我省开始自营进出口业务,当年进出口总额仅有335万美元,2013年达到456.3亿美元,是1977年的13620倍。
过去人们常形象的说道,咱们运往美国一船“安徽制造”,换不来人家波音一个机翼。30多年后,这种格局已经发生根本转变。
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赵金宝:“今年我们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了1.6倍,出口额达到27.4亿美元,出口商品结构更加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在出口商品附加值大幅提高的同时,我省开始从“走出去”转向“走进去”,通过对外投资,整合全球资源,服务全球市场。
中鼎收购德国KACO、马钢收购法国瓦顿、安徽金财收购澳MYOB集团在华业务……越来越多安徽身影出现在国际并购舞台
省商务厅副厅长朱宁:“最近五年,我省对外投资年均增长66%,安徽企业对非洲投资占全国的11%,居全国第一。”
开放,为安徽搭建了一座通往世界的桥梁,不仅使安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大展身手”,也让世界广泛分享“安徽机遇”。
1996年,世界500强——日立在合肥成立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得益于安徽经济持续向好,近20年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公司副总经理先锋:“我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加起来共是57个亿,2014年以后,新老工业基地将达到年初6万台的规模。”
目前,合肥已成为日立建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截至2013年末,67家境外世界500强在我省投资设立了105家企业。
2013年,我省利用外资106.9亿美元,与1984年我省迎来首家外资企业时的1870万美元相比,这一数字是当初的571倍。
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本清:“我们境外投资商在安徽的抢滩效应主要体现在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境外投资对安徽经济增长、就业增加、转型升级的推动力量在进一步的增加。”
大开放引领大发展。回眸过去的65年,持续扩大开放,为安徽插上腾飞的翅膀。随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确立,安徽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