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推行互助养老应对“银发浪潮”
最近,安徽省合肥市丁香社区的高龄老人林惠远和小区内其他几位孤寡、空巢老人组建了一个“新家庭”,家庭成员一起活动、娱乐、购物、互相帮助,并由一名年龄相对较小的家庭成员负责担任整个家庭的“大家长”。
“自从组建了这个新家庭,感觉热闹多了,不再孤零零的了。”81岁的林惠远说。
据丁香社区工作人员张奇元介绍,这一新型互助养老的“小家庭”由社区引导组织辖区内的老人,按照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身体情况等因素,自愿组建。
“现在社区内有孤寡、空巢老人数十人,因种种原因他们不愿到养老院养老,而这些老人晚年无人照顾,一旦身体上出现问题也不易及时发现,社区为此尝试互助养老的新模式。”张奇元说。
近年来,中国老年人口激增、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显示,2013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亿;而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也显示,今后20年,中国将年均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到本世纪中叶将迎来老龄化高峰,老年人口预计达4.87亿。
社会学家认为,中国的养老体系正处在择旧创新的时期,“互助养老”为社会正式和非正式养老体系有机结合提供了一种模式和可能性,它内含了由老年人的亲友熟人支持网络向社会陌生老年群体延伸的层级性互助理念。
张奇元告诉记者,近年来社区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组建互助养老家庭以前,社区很难了解到每位老人的具体需求,现在,老人的困难和需求可以通过互助家庭的“大家长”向社区提出,社区工作人员从而能快速反应,并提供具帮助。
合肥之外,“互助养老”模式也在中国其他地方悄然兴起。2013年底,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城东街道八咏楼社区开设了金华首家“时间银行”,社区为提供服务的老年人建立“个人账户”,每次服务的时间和内容,以及被服务对象的感受都登记在册。
在四川省金堂县,当地政府根据农村聚居情况,就近就便征集房屋相对宽裕、有意愿为老人服务的农村家庭,每月给予一定水、电、房租费,并配备简易娱乐、健身设施设备,方便老人就近参加活动或聊天,解决了农村没有活动场所或远离活动场所的问题。
安徽大学社会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指出,“互助养老”是协助老年人从核心家庭走向扩展家庭,直至融入社区和陌生老年人群体,是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提升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变化能力的有益尝试,也有利于帮助老人在精神需求方面得到慰藉和满足。
( 来源:新华网 作者:詹婷婷 金政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