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校市合作 助药都掀起中医热
为了提高基层中医人才服务能力,安徽中医药大学与亳州市卫生局联合举办了四届亳州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校市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政府探路,缓解中医缺口
安徽亳州,华佗故里,中华药都,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现代中药城”。然而,有着广袤丰富的中药资源和630多万人口的城市,“现有中医执业医师才708人,相当于1万人中才有1名中医医生,中医人才严重不足。其中,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26人,名中医更是稀缺,中医事业发展滞后”,谈起举办培训班的初衷,亳州市卫计委中医药发展与服务管理科科长赵少刚直白又迫切地告诉记者。
2012年,国家发布《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解决亳州市中医短腿现状成为该市卫生计生委迫在眉睫的问题。他们集思广益,大胆探路,在市校合作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上寻找短平快的捷径。与当地卫校合作效果差强人意后,开始与中医药师资雄厚和特色鲜明的安徽中医药大学联系,具有试点性质的首批培训班于当年8月开班,50名优秀的基层中医成为第一批学员,也成了双方正式合作的“媒人”。
4年间,培训班学员人数从50到200,累计培训学员450人;学员范围从市区卫生服务中心到乡村卫生室,基本覆盖了亳州市卫生服务机构网点。
学员踊跃,铸就铁杆中医
走进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中心卫生院,门口摆放着一排中医药文化宣传展板,写有中医养生歌谣、中医养生常识、中医用药禁忌等内容。右手边是专门开展中医治疗项目的诊室入口,古色古香的“国医堂”牌匾醒目地悬挂在上方,两边张贴着内经图、铜人明堂图、人体经络图、华佗五禽戏图等。在“国医堂”的理疗区,里面摆放着火罐、熏蒸仪、腰椎三维牵引、颈椎牵引、中高频疼痛理疗仪、医用臭氧疼痛理疗仪、红光治疗仪等中医理疗器具。
而这样的科室设置,由亳州市统一规范化建设,已有94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了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了中医药专业人员,添置中医诊疗设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培养了一批基层铁杆中医。
中医骨科主任闫继坤是培训班学员之一,4次培训,他参加了3次,可谓是“最认真的学生”。每次培训,他都会珍惜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甚至培训结束,也要在合肥“赖”几天才回来,“实在是太渴望学习了,老师们结合病例和临床教学,非常实用”。
30多岁的十八里镇侯桥村卫生服务站站长梁万馨,是谯城区最年轻的站长,也是培训班里“最大胆的学生”。培训结束后一周,就用新学的放血疗法治疗了一位反复偏头痛病患者,“一周一次,3次后症状基本消失,比我以前的治疗效果好多了,我还准备试试三伏贴呢”。
十河镇西关行政村卫生院的乡村医生李忠国是三代祖传中医,擅长颈椎腰椎等疾病治疗,参加了2015年的培训。“虽然是祖传技艺,但毕竟缺乏科学的理论和手段,培训后学到很多先进仪器的使用,解决了我在病人疾病反复上的困惑”。
对于孙口村卫生服务站站长董祥平而言,培训是一次全新的知识更新。毕业于南阳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他,在近20年里基本都是用西医看病。参加培训后,他开始重拾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三个月后门诊量达到每月2300人次,较以往提高了三成。如今,曾经对中医药抱有怀疑态度的他已变成了一个铁杆中医,“就是培训时间还是短了点,即使让我用1年的时间来学习,我也乐意”,董祥平说出了培训班学员的心声。
多措并举,服务百姓健康
2013年,亳州市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2013-2015年),切实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训班也获得了专项拨款;该市将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将符合国家医疗保障政策规定的中药饮片(包括中药超微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报销比例10个百分点,让老百姓更好地享受中医药“简、便、验、廉”的实惠。
孙口村村民王大爷腿疼一年多,最近走路无力,只能借助拐杖行走,更别提去大医院看病了。听说村卫生服务站的站长董祥平去了省城“进修充电”,赶紧来找他看病。董祥平为他扎了两次针后,就可以丢掉拐杖自己走路了。问起治疗效果和费用,躺在病床上的他开心地说:“治疗费用一次为10元,自己只掏了5元,另外5元通过新农合进行了报销,更重要的是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既方便又便宜,服务态度还好得很”。
在双沟镇中心卫生院,48岁的葛大姐正在接受闫继坤的推拿治疗。患病3年的她,最近不仅颈椎疼得厉害,还有点头晕,四肢麻木,闫继坤为她安排了牵引、电疗、推拿等治疗方案,10天一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葛大姐开心地说:“原先吃药效果不太好,还伤胃,现在不用吃药,治疗一个疗程收370元,报销后只要270元,省了100块呢。”
高校对接,师资力量充沛
对安徽中医药大学来说,与亳州市卫生局共办培训班,也是推进学校与亳州市政府全面合作关系的重大举措。为了赢得开门红,学校继续教育学院精心组织,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46个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目录》和《25个基层常见病针灸推拿、刮痧技术推广目录》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出版的《常用中医临床适宜技术》和亳州市常见病、多发病,从安徽省中医院和安徽省针灸医院两所附院遴选了一批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专家授课,培训内容包括针刺技术、针刀技术、火针火罐及灸法技术、推拿、穴位注射、穴位敷贴、康复理疗、妇科、儿科、中医肛肠外科等,并安排了临床实践见习,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员掌握部分中医常用诊疗技术。
学校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优秀教师梁文珍是培训班妇科技术的主讲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培训班特色,她将妇科疾病分成血症、痛症、块症等三大类,介绍简单的发病机理、临床检测指标、病情判断和治疗方法等,浅显实用的教学让学员们受益匪浅,“激发了他们对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信心,也增强了他们对中医事业的信心和责任心”。
二附院医务部副主任王二争老师不仅是针刺技术的主讲教师,也负责培训班的临床实践见习安排,“将学员分成3个小组,在门诊和病房观摩现场治疗,尤其是穴位和手法,但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学员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
如今,中医药“看病易、花钱少”的服务效果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亳州已经掀起了“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中医热潮。相信在市校合作的持续推进下,中医中药两朵“并蒂花”会开的更加灿烂。(特约通讯员:叶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