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严格监控互联网金融风险 谨防上市公司“脱实向虚”

15.03.2017  15:04

记者昨天从安徽省证监局了解到,去年以来,安徽有8家公司成功上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67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494家,至此,安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9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29家,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1204家,全省多层次资本市场“正金字塔”格局不断巩固。

重点探索证券服务实体经济

去年安徽企业通过沪深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融资1782.60亿元,首次在年内突破千亿大关。其中,IPO和再融资合计997.01亿元(包括IPO融资62.2亿元),全国占比7%。

目前,以 合肥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经济转型升级对资本市场的发展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一批高精尖的产业布局重要载体是上市公司,创新动力源于上市公司,成果转化也属于上市公司。

在大力利用金融力量的同时,如何利用证券服务实体经济,是安徽探索的重点。

“辖区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把控好风险的同时,积极稳妥开展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充分利用债券等融资工具帮助实体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将进一步强化保荐机构和保荐人的责任意识,真正将管理规范、经营良好的企业输送到资本市场。”安徽省证监局局长叶锦伟透露,目前扶贫“绿色通道”政策已经在皖落地,今年初,安徽集友股份成功上市,成为全国首家适用“即报即审、审过即发”政策的贫困地区上市企业。

互联网金融将加强风险监控

“近年来,在经济增速下滑、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的环境下,一些上市公司‘脱实向虚’现象尤为突出,大量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在金融领域自我循环、‘自娱自乐’,特别是各类资管产品,规模大、结构复杂,在信贷市场、股市、债市和衍生品市场转来转去。同时,加杠杆、加久期,催生了钱生钱和资产泡沫,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违约风险、外部冲击风险都在累积,尤其是跨市场交叉性风险不容忽视。”

叶锦伟透露,一些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变相从事类金融业务,违法手段花样百出,如前几年安徽发生的上市公司子公司“淮矿物流”以虚假交易方式开展贸易性金融业务,造成公司巨大损失,险些引发区域性金融风险。

安徽将进一步探索有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综合运用压力测试等手段,加强对债券、资管、互联网金融等重点业务领域的风险监控和风险排查,摸清风险底数,画好风险分布图,并有针对性地修补工作薄弱环节,完善风险应急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