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两市民昨赴合肥捐献造血干细胞

19.06.2014  10:30

  4月8日,马钢南山矿工人韩呈兵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带给人们的感动还未消散。6月18日上午,两位马鞍山市民——李宁和刘灵踏上前往合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旅程。根据日程安排,李宁将于6月23日捐献干细胞,刘灵则于6月24日采集,他俩也成为马鞍山市第12位和第13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李宁:上天给了我第二次奉献爱心的机会

  李宁是马钢第四钢轧总厂热轧点检室工程师,也是马鞍山市献血志愿者协会的老会员,累计献血达3000毫升。2008年,他完成造血干细胞采样,其血样进入了中华骨髓库,并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李宁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他就与一名患者骨髓初步配型成功,却因膝关节受伤治疗未能捐献成功。“那时候起心里就多了一个遗憾。”所以,当2013年10月,他再次接到电话称他的骨髓与广州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时,他又惊又喜,觉得这是上天给了他第二次奉献爱心的机会。

  但4月初进行的捐献前体检结果,让李宁的捐献之路又添阻力。体检报告结果显示他有轻度脂肪肝和转氨酶偏高的情况,需要复检。此时距初定的捐献日期只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为不让患者落空,实现自己捐献骨髓救治患者的夙愿,李宁开始戒酒和瘦身。

  不再参加朋友聚会,中午饭量减半,晚上不吃米饭,菜也变得清淡。每天早早起床,跑上两圈后再去上班;晚上再快走几圈,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日日如此,从未间断,短短两个多月李宁体重从原先的80公斤到现在的70公斤,也终于在5月上旬接到总库回复:体检复查合格。

   刘灵:我也是一个母亲,懂得不能失去家人的意义

  6月24日,将是刘灵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日子,也是她上高一的女儿期末考试的日子。“有个人等着救命呢。”由于配型成功的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从今年4月11日她接到通知称和一位患者初配成功,到采集高分辨血样,再到4月30日捐献前体检,一直到端午节后收到患者加急申请,两个月里,刘灵没有一丝犹豫,接受了所有的安排,甚至都没有向工作人员咨询点什么。

  “每次从媒体上看到被白血病折磨的孩子,我都会感到心痛。每个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每个孩子也离不开父母的关爱,一个家庭无论是缺少了谁,都会是难以承受的。”刘灵说,身为一个母亲,她更加懂得不能失去家人的意义,如果用一点疼痛和不适可以换来一个鲜活的生命,她是不会推辞的。

  而家人的支持,是刘灵坚强的后盾。“我支持女儿的决定,我会留在家照顾孙女,让她不用担心。”刘灵的父亲刘平生说。而她的丈夫也将在捐献的那两天前往合肥陪在妻子身边。

   市红十字会:对捐献者怀敬佩之心,将做最好的服务

  从文弱的小女子到健壮的中年人,从医务工作者到企业一线工人,从首例到突破10例,正是因为有这些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一个个动人的捐献故事。“他们是这场拯救生命的伟大工程里绝对的主角。”马鞍山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怀着对这些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敬佩之心,他们将围绕着志愿者做最好的服务。

  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马鞍山工作站自2008年成立以来,市红十字会通过积极探索建立起了“三方共建、志愿服务、强化宣传、人性关怀”的“3+ 1”工作模式,即建立市红十字会、中心血站、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社团三方共建的工作机制,围绕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做好服务,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截至2014年5月底,马鞍山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捐样由2008年的300人上升至3300人,其中HLA检测资料已有2800份进入中华骨髓库,共有11名成功捐献者,占我省16个省辖市捐献总数近五分之一(马鞍山市人口数占全省3%)。(皖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