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红高粱”落户濉溪县四铺镇
所谓“红高粱”,其实秸秆并不高,株高一般1米至1.3米,秸秆下端最粗也只是2厘米左右,穗子直径7厘米左右,穗长超过20厘米,产生秸秆较少,抗虫、抗病、耐旱、耐涝,方便种植,便于管理,好收割,亩产一般在1200斤,销售价格1.8元左右每斤,可用于造酒、饲料等,市场需求量大。
8月21日,在濉溪县四铺镇新建村土地流转大户夏德民的百亩连片的“红高粱”田里,从黑龙江请来的农业专家们正在进行测土、测产、查看病虫害,把握东北“红高粱”在淮北的生长情况,探索规模种植模式。
在2011年前,新建村村民夏德民,在合肥承包路政工程,发展势头相当不错,期间他一直都有回家创业的打算,最后锁定借助国家支持土地流转的惠农政策,走“土里淘金”之路,自2012年开始,他就忙中抽闲回到家乡,以10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土地900多亩。
自开始流转土地的时候,夏德民就一直想着如何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走高效种植之路,他通过看报纸、上网查询、电话联系等方式,寻求种植信息,结合淮北土质、气温、市场行情等,最后认为,东北“红高粱”市场前景可观,适合规模种植,决定先试种400亩。
通过网上查询、电话联系等方式,夏德民与黑龙江九三农垦局科协常务会长、麦豆育种研究所所长何志远取得了联系,夏德民提供了当地的常年气温、积温、种植习惯、管理模式等资料,还寄去了当地的土壤供对方化验,专家初步认为淮北适合种植东北“红高粱”,当夏德民决定种植400亩时,严谨的专家何志远还是有点担心,建议夏德民还是先种一点试验一下,最后只给夏德民邮寄了能够种植100亩地的175斤齐杂722高粱杂交种子。
目前,夏德民的百亩连片“红高粱”长势喜人,部分穗头已涨红了脸。据夏德民介绍,6月上旬,收过小麦种植“红高粱”后,只打过一边除草剂、一边农药,现在没有病虫害的迹象,比种植大豆、玉米都方便管理。
为了稳妥之见,夏德民想请求专家何志远来淮北实地对东北“红高粱”的生长情况进行一下诊断,夏德民提前为何志远等两位专家订购了飞机票,并安排人员去机场接送。8月21日,何志远到达四铺镇新建村直接就进入了百亩“红高粱”试验基地。
看到家乡的“红高粱”在淮北的生长情况,何志远多次说:没想到长这么好。他在高粱地里连续查看了2个多小时,不停地拍照、测量、记录等。何志远说,在田里看到了有狗尾草、千金子等野草,这足可以证明这里的土壤完全具有齐杂722等杂交高粱的生长条件,现在测产是有点早,不过根据初步测算,产量不会低于1200斤。同时还为夏德民提供了种植管理建议。
这下,夏德民心里有底了,“红高粱”方便管理、便于种植,人工收割秸秆穗子可用于扎扫把等,也可使用联合收割机,产生秸秆较少便于直接还田。每亩地比种玉米至少多收入600元。他决定明年连片种植500亩,并探讨“红高粱”一年两熟的种植模式,同时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并带动更多村民种植“红高粱”,与酒厂、养殖基地等签订合同,力争打造一个“红高粱”生产基地。
在场观看的村民夏德永说,刚开始的时候,有人说他瞎胡搞,谁也没想到长这么好,好种、好管、好收割、好销售、收入高。我打算,他明年订购种子的时候,我也买点,收割后让他帮我销售。
( 来源:濉溪县四铺镇信息站 作者:陈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