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学东: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06.03.2017  19:35

  陈学东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发言

   中安在线北京讯 听完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那些振奋人心的话语依然回荡在代表们的耳边。全国人大代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告诉记者,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16年的工作时,谈到了强化创新引领,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部署启动面向2030年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振奋人心。“今年我带来的建议也是与科技相关,希望支持安徽推进‘全创改’中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质量强国目标。

  “十三五”开局之年,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复;今年新年伊始,《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正式批准。这对我国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在科学创新与发现上跟进、并跑甚至领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学东代表认为,以大科学中心建设与运行为契机,加快推进在合肥建设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尽快建立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突破若干共性关键技术,带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产业发展,不仅对于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意义深远,对于全国范围内加快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也有试点借鉴意义。“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支持安徽同时推进‘全创改’中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使得科学中心作用可以更好地辐射到经济建设中。

  同时,陈学东还建议要支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跟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在于形而在于性,即不在于表面的信息、形状,而在于质量。质量差距就表现在产品的寿命短、可靠性差。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二是部分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研究与企业的产品价值实现脱节。而企业创新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则是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条件相对薄弱和创新人才匮乏。这种情况短时间还难以得到根本转变,尤其是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讲。

  陈学东认为,我国现阶段应切实发挥一些共性技术研发服务机构的作用,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依托并支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科技部认定的科技服务业试点单位及国家工信部认定的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和综合科技服务等科技服务业,通过服务促进技术研究与产品实现的对接,把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此外还要对标先进国际标准,高起点制定我国的质量标准,提升装备制造质量。”陈学东表示,“十三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五大工程”和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特派记者 汪乔 黄娜娜)

【专题】聚焦2017全国“两会”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汪乔 黄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