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试点三年专利质押贷款 仅20家企业获得贷款

27.08.2014  12:35
摘要 : 专利权质押贷款曾被认为是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天使”。但每年诞生成千上万授权专利的合肥,但自自从2010年试点以来,三年来只有合肥只有大约约20家企业凭借专利成功融资,且资金总额不过6000万。

  专利权质押贷款曾被认为是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的“天使”。但每年诞生成千上万授权专利的合肥,但自从2010年试点以来,三年来只有合肥只有大约约20家企业凭借专利成功融资,且资金总额不过6000万。而省外一些发达地区的盘子,已经达到上十亿元。合肥每年诞生成千上万的授权专利,为什么绝大多数不能为企业带来融资呢?今年上半年,合肥调整政策,重启专利权质押贷款,试图此举能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带来福音吗?
  
   “专利质押”,雪中送炭
  
  “专利权质押贷款当然好了,对于我们这些被融资难困扰的中小企业,无异于雪中送炭。”合肥市高新区一名曾经尝试过专利权质押贷款的公司老总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一般的中小企业或者刚刚创业的项目,都很少有固定资产,“很多企业搞研发的,就是租间房子,摆几台电脑,他们想去银行贷款,银行常常因为没有固定资产抵押而拒绝他们。”
  
  即便有固定资产,专利权质押贷款也能给企业带来莫大的好处。这名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企业有20万元的固定资产,他可以从银行贷款10万,但如果他把专利权跟固定资产捆绑在一起,评估个一千万,那么甚至可以从银行贷款500万以上,这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就是甘霖啊。”
  
   专利很多,贷款很少
  
  2010年6月,合肥市开启了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当年10月,合肥市高新区一家高科技节能技术企业以一项专利质押,获得200万元的贷款,成为首笔申请成功的贷款。
  
  但是,记者了解到,合肥只有20家企业成功通过专利权质押获得了贷款,资金总额大概是6000万元。而省外一些发达地区,专利权质押贷款的盘子,达到数十亿元。
  
  出现这种差距,并非因为合肥没有适合质押的专利。按照要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法授予专利证书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都能作质押。而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合肥,一年能诞生成千上万的授权专利。以2013年计算,全市申请专利19424件,其中授权专利突破了1万件。
  
   停顿一年,今年重启
  
  面对众多中小企业对融资的期盼,合肥市科技局今年重启几乎已经停了整整一年的专利权质押贷款。
  
  为了给企业和金融机构注入更大的刺激,合肥也调整了政策,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合肥市会给予企业应支付利息额的50%资金作为补贴,最高可达50万元。而对开展专利评估的企业,也会给予评估费50%的补贴,最高可达20万元。对于担保机构,也会给予贷款额3%的补贴,最高可达20万元。
  
  一名金融业人士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整合资源,比如让评估机构在认定专利价值的同时,也承担起找下游的任务,从而将整个产业链匹配起来,“如果评估和下游做好,更多银行会对中小企业敞开怀抱。”(稿件来源:安徽网)

责任编辑:  吴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