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社会责任 共铸青春理想”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成功

23.07.2015  23:23
        根据校团委关于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和学院党委对学习“三严三实”精神的具体部署,7月12日至21日,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师生赴舒城县五显镇、宣城市杨柳镇、利辛县永兴镇、合肥市笔架山社区和仰光社区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围绕“践行大别山道路精神,争做‘四有安农人’”这一主题,立足专业,开展一系列内容充实,形式丰富,实效性强的实践活动,彰显了轻纺学子的风采,实践期间校团委和学院党政领导分别赴实践地点看望实践团师生。

立足专业,开展走访调研 走访调研是了解基层开拓视野的最直接途径,为了结合专业知识,有针对性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实践团在出发前狠下功夫,凝练调研方向,做足功课。在舒城实践团参观五显镇毛竹加工厂,为当地毛竹工艺品加工出主意、想点子;在利辛同学们深入纺织厂生产线了解纺织产业的状况和制约发展因素;在仰光和笔架山社区同学们走进居民家中,了解社区儿童艺术教育的现状和艺术教育对和谐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在杨柳镇同学们开展了美好乡村建设、农村服装消费、食品安全、乡村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的走访调查工作,发放服装采购、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材料400余份,调查问卷300余份,较大程度的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服装采购知识与食品安全意识。不论是烈日酷暑,还是狂风暴雨,同学们都坚持在调研走访的路上,出色地完成了调研任务,团队成员热情、细致、严谨的态度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
 
  肩负责任,举行座谈交流 肩负社会责任,争当四有安农人,是此次各实践团队座谈会的主题。其中赴利辛县永兴镇实践团有幸迎来了校团委副书记张健老师和学院党委副书记吕剑秋老师的亲切慰问。张书记在交流会上要求广大同学要不畏艰辛,大胆实践,通过此次“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吕书记强调大家要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与基层政府和大学生村官交流后,大家纷纷表示,农村大有可为,农村将会成为大家施展才华的舞台,砥砺青春的沃土。  
  共筑理想,采访基层典型 杨柳镇高桥村大学生村官宇文静、五显镇党委书记王涛、琥珀社区志愿者中心王引.....一个个投身基层事业的年青人,一段段艰苦奋斗的青春故事,无不让实践团的同学们为之动容。通过采访大家了解到,美好乡村建设需要大批的农业科技人才,作为一名农大学子,更应勇于争当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同时也认识到,扎根基层不仅仅是扛一面旗帜,喊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坚定理想,沉下身子,脚踏实地。  
  坚定信仰,宣传“三个自信” 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了牢固树立广大人民的信仰,宣传“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舒城五显志愿者们通过展播红色电影的形式,向当地居民诉说中国为了夺取民主和主权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在利辛永兴同学们用唱红歌和讲抗战英雄的方式去怀念那些革命烈士;一段段峥嵘岁月,一个个英雄人物,都激励同学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三个自信”。  
  传递爱心,共建艺术社区 7月18日下午,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冬平、院长杜兆芳、党委副书记吕剑秋、纺织系副主任刘陶等一行,在合肥市华益儿童服务中心负责人张晓芳、郭礼伟的陪同下,来到合肥市合肥市仰光社区小朱岗城中村看望学院“暑期三下乡”暨“织入童心”爱心支教夏令营的学生们。虽然已经正值暑假,但仰光社区服务中心,仍然传来了孩子们的阵阵欢笑和掌声,志愿者们在这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绘画课、陶泥课、书信课和手工课等内容,增强城中村孩子们的艺术知识与兴趣,其它各实践点的同学们通过开设了“一次陶泥、一次绘画、一次交谈、一份问卷、一次辅导”等“五个一”活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努力用爱心支教的宝贵经历丰富人生阅历,在“三下乡”实践中增强自身本领,在点滴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与此同时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领导与合肥市仰光社区华益儿童服务中心负责人就未来双方志愿服务常态化,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并达成共建意向。     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同学们加深了对大别山道路精神的认识,开拓了视野,充分地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收获与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肩负社会责任,共筑青春理想,为早日实现美好乡村建设和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陈公伟    通讯员:周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