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不靠 安徽伞匠夫妻勤劳脱贫
30.09.2016 14:33
本文来源: 农业厅
9月27日,包丙松(右)和妻子汪月清在伞厂里晾晒伞。 今年46岁的包丙松是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昌桥乡孤峰村的一名农民,他家的两层小楼在村里显得格外醒目。很难想象,就在2015年初,包丙松一家还挤在40多年前盖的两间土房里。 由于兄弟姐妹多,包丙松和妻子汪月清在1995年结婚后从家里仅分得两间土房和一亩三分地。随后几年,包丙松的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仅靠一亩多地的庄稼和山上的毛竹维持生计,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清贫。村里曾有意把包丙松一家列为“贫困户”给予帮扶,他碍于面子拒绝了,决定外出打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包丙松打工的收入有限,加上孩子们陆续上学,他家的经济状况并没有好转。 孤峰村地处皖南山区,盛产毛竹,村里有一家生产油布伞的工厂。包丙松夫妻在当地扶贫部门的推荐下先后于2005年和2011年进入伞厂学习制作油布伞的传统工艺。如今,包丙松夫妻已成为厂里的骨干,每月工资收入共6000元。 2015年初,包丙松推倒土房,拿出几年来的积蓄,在原址上建起村里最漂亮的楼房。他说:“贫穷并不可怕,只要肯干,不等不靠,凭借双手就可以脱贫。”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9月27日,包丙松(左)和妻子汪月清在伞厂里加工伞骨。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9月27日,包丙松在伞厂里制作伞架。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9月27日,包丙松在查看自种的稻子。一亩三分地的出产可满足包丙松一家一年的口粮。 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 来源:新华社 )
本文来源: 农业厅
30.09.2016 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