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店同药不同价 市民质疑:价格相差为何这么大?

10.07.2014  12:25

  生病吃药,人人难免。药品在减轻病痛的同时,药价的高低也是市民最为关注的问题。如今,在市区的一些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一些标明“平价”的药店,一条街上,少则一两家,多则六七家,甚至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域周围,大小药店就有十几家,但是“平价药店”内的药价是否真的“平易近人”?同种药品药价不同是合理的吗?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药价差别如此之大?记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走访。

  探访:价格确实差别大

  知柏地黄丸是徐大姐常吃的一种药,近日她告诉记者,自己在不同药房购买的价格不同,差价很大:“比如,河南宛西药业200丸的知柏地黄丸(浓缩丸),有的药店价格为11元,有的是9元,还有的甚至卖到了13元,同一种药价格差这么多,以至于我买便宜了怕是假货,买贵了又觉得划不来,真是矛盾。”

  为了验证徐大姐的说法,记者走访了几家药店,发现事实确实如此,同样的药品、保健品在不同的药店、医院价格不同。钙片是中老年人和孕妇常用的一种保健品,同是钙尔奇碳酸钙D3片,市区某医院售价26.5元,第一人民医院北门一家药房售价27元,而大润发超市附近一家药房售价却高达36元。其他一些药品,记者在主城区多家药房也发现了同药不同价的情况,部分药品差价高达三成多。

  药店:经营成本有高低

  在普通市民看来,药品这种特殊的商品应该有统一的零售价格,对于同种药品不同药店不同价的情况,多家药店工作人员均表示,因为每家药店的进货渠道不同、进货数量不同、店面房租不同,以及每家药品所做的优惠活动不同等因素影响,导致出现价格差异现象。“就跟买菜一样,相同的菜一个摊位一个价。”某连锁药房工作人员说道。

  据悉,各大药店内除了有的药品是由厂家统一规定零售价外,其他药品价格大多会有所不同。因为不同企业有不同的进货渠道,如果是直接从厂家进货,药品就相对便宜。但有的企业进药对象是通过另一家企业,而不是直接从厂家进,中间就存在中转差价。“只要在政府规定的零售价范围内便可。”市区一家连锁药房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物价局:不可高于政府指导价

  记者从池州市物价局收费管理科获悉,同药不同价的情况在池州市药品市场是常见现象,而且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只要在《安徽省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的药品零售价不超过政府指导价即是合理合法的,该目录范围内的最高指导价市民可以在省市物价局网站药品价格板块查询,如果市民购买的药品价格超过最高指导价可以向价格举报热线“12358”进行举报。

  关于药品定价情况,工作人员解释道,国家对于药品价格的管理分为三种:政府指导定价、政府定价和市场自主定价。对于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的药物,我国实行的是政府指导最高零售价,经营者在不突破政府规定价格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自主地制定销售价格;对于政府定价的药品,经营者必须严格执行其规定价格,不得擅自更改;而对于市场调节价的药品,则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销售价格。县及县以下实行药品零差率以后,目前药品经营渠道主要有药房和县以上的医院两大渠道,药房经营的成本包含进货渠道、房租、人员工资等费用,导致不同药房成本不同。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有商品性,又有民生特质,既要尊重市场的充分竞争也要保障市民的用药安全和价格合理,而且药品的中转环节也比较多,因此药品价格浮动的空间比较大,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药比三家’,把它当成一种普通商品来选购,好中选优、优中选廉。”收费管理科施家良说。(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