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安徽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述评(图)

15.06.2015  07:54

   【开栏的话】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为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上的足音铿锵坚实。本报今起推出专栏,全面报道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及时反映各项重点工作的举措、进展和成效,深度解析有关工作的亮点、特点和创新点,呈现各地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安徽经济表现出独特的韧劲: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6%,居全国第6位。刚刚过去的5月份,全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9%,连续6个月居荣枯线上方,新订单指数52.4%,为2014年3月以来的最高值。预期企稳、需求上扬、生产稳定,一系列指标呈现“触底反弹”态势。

  不仅是指标反映出的“面子”更好看了,老百姓生活的“里子”也在不断改善: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1%,快于同期经济增幅,高于全国水平0.7个百分点。花钱也有了更大的底气:一季度,全省信息消费同比增长33.6%;前4个月,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7.1%。

  省委书记王学军指出,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特征和安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突出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导向,努力破解发展中的瓶颈制约,狠抓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调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势头。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转型发展中的安徽经济,正以崭新的探索与实践迈向新的征程,书写新的时代答卷,创造新的历史功绩。

   新常态,新认识

    ——“新常态是新发展新进步新提高,是时代的呼唤”

  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发展站在新的平台上:2004年以来,全省生产总值连续10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突破2万亿元关口,综合实力空前提升,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长足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17.9∶41.6∶40.5调整为2014年的9.8∶57.4∶32.8。

  但同时,历经10年高增长,全省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长期积累的矛盾“水落石出”: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到20%以下,能源原材料资源产业持续低迷,全省PPI连续近40个月下滑……

  作为一个拥有近7000万人口的发展中省份,在全新的征程上,如何调整航向?

  “始终不忘新常态是新发展新进步新提高,是时代的呼唤,始终不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是我省最大的省情,始终不忘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 ”在2014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省长王学军深刻地分析指出,“最重要的是在发展内涵和条件变化中找到出路。 ”

  新常态带来的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

  新常态下,安徽处于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没有改变,完全有机遇、有条件推动新发展新进步新提高。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蓝图完全可以从发展目标变为发展现实。

  ——新的战略格局中,安徽地位更加凸显。国家强力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明确将安徽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

  ——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为扩投资、促消费注入新动力。全省城镇化率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每年将有100万人口进入城镇,是国家新型城镇化两个综合试点省份之一。

  ——新兴消费热点升温,蕴含着新的增长空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超过5000美元,信息消费、健康消费、文化体育消费活跃,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打开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会窗口。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量子通讯等产业,已经具备较好基础,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拥有抢占制高点的基础和条件。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根本取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的是以比较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没有质量效益就没有速度规模,即使一时把速度搞上去也不会持久;在抓发展中必须牢牢夯实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基。

  在新的发展取向引导下,我省紧紧围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回报率来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改善资金、土地、人力、技术等要素资源的利用方式和配置效率。要素配置摆脱了“撒胡椒面”的老路,不断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的体制机制。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全省政策性担保机构在保余额超过1200亿元,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16%以上。市场化人才引进机制不断健全,93家企业完成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

  要素活,满盘皆活。今年一季度,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等新兴力量正在快速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40.8%提高到52.4%,提高11.6个百分点。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5.4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564.4元,同比增长13.1%。比较充分的就业,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夯实了生活不断改善的物质基础。

  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是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构调整是新常态更本质的特征,等不得、熬不得,也等不来、熬不来。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是不得不过的关口,是造就发展新优势必须抢占的制高点。要牢固树立早转早主动、快转得先机的思想,努力使我省始终站在转型发展的时代潮头。

  我省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主导方向,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规模以上企业设备新度系数达62.1%,高于全国3.1百分点;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指数居中部第1位;“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进展,建设7400多家“智慧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新型显示产业集聚重点项目69个,机器人产业吸引30家国内外龙头企业落户。现代服务业企业比重和水平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7.2%,同比提高8.9个百分点。

  尊重规律、注重统筹、积极作为,是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原则遵循。

  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进一步增强紧抓发展第一要务的紧迫感。

  随着一系列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的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省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逐步增加。市场预期企稳回升,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一季度,在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下滑2.7%的局面下,我省同比增长3.1%。前4个月,900多个亿元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经济增长的后劲正在持续累积。

  “强化机遇意识和进取意识,坚决防止把新常态当作掩盖问题的口号,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不力的借口。 ”这是前不久召开的省政府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的明确要求。唯有不断强化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奋力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