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协调发展“一盘棋”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促进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皖北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联动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加快振兴县域经济,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如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推动经济行稳致远?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
构建多极支撑的区域新格局,提升放大安徽板块整体效应
“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省政府参事、省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说。对我省来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推进协调发展、下好全省“一盘棋”,当前重点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振兴县域经济。
2016年以来,我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在国家战略中找准定位、提升标杆、统筹兼顾、彰显特色。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放大安徽板块整体效应,需要从省外和省内两个层面同时发力。”程必定说,从省外层面讲,要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全面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和开放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从省内层面讲,要统筹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形成各区域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我省已经明确了“一圈一带三区”的区域发展总体思路和“三个联动发展”的基本要求,要继续深化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促进五大板块协同联动发展,推动各板块内部融合发展,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有序流动,加快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圈带联动、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打造一批高水平发展平台,争取尽快获批设立国家级滨湖新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大黄山国家公园等战略平台,同时继续发挥好合肥都市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战略平台的作用,推动江南、江北产业集中区和苏滁产业园等转型升级,激发重点开放开发平台活力,进一步加快皖北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步伐。
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融合共进,提升城乡整体发展质量水平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我省提出,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提升城乡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
2016年以来,围绕推动城乡携手一体奋进,我省出台一系列富有含金量的政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住上安全房,过上现代生活。江淮大地上,城乡联系日益密切。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 “以新型城镇化为平台,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规划引领,使大中城市、县城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吕连生认为,要促进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和城乡结构调整,促进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优势产业向农村转移、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建立完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加快城乡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
特色小镇建设是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城乡统筹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建设关键要在创新机制上做文章,可以多借鉴沿海发达省市的相关经验,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小镇。 ”吕连生建议,在坚持市场主导的基础上,赋予小镇一定的财政资金整合权,激发建设内生动力,统筹提升相关软硬件设施,增强小镇的综合吸引力和承载力,尽快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独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
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县城功能,培育新增长点振兴县域经济
近年来,我省把“工业兴县”作为发展的“牛鼻子”,推动县域经济向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工业主导作用日益凸显。 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县域经济增长8.3%,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比重为45.8%。
“强省必先强县,强县才能富民。 ”程必定说,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全省发展大局中举足轻重。当前,县域经济整体仍偏弱,与发达省市相比差距明显,已成为制约全省加快发展的瓶颈,亟待加快发展步伐。 “没有县域经济的全面振兴,就没有全省的全面小康。 ”
我省提出,加快振兴县域经济,强化产业支撑力,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民营经济和配套经济,主动融入中心城市产业链布局和创新体系,提升开发园区发展水平,加快产业集聚镇建设;强化县城吸引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完善县城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县城品位,打造一批富有活力的现代中小城市。
“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和思维,整合省内外、国内外的人才、金融等各类要素资源,增强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吕连生说,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确定优势产业,集中资源重点扶持拳头产业,抓好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内生动力和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