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三年来,作为省会城市,合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行动指南,把“一大目标、五个扎实”作为落实重点,把总书记的巨大关怀和鼓舞化作强大的前进动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下好创新“先手棋”上一马当先,在安徽勇闯领跑之路的行动中当好“排头兵”。近三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8.5%以上,财政收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保持在3.1%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从2016年的41.4%提升到2018年的76.9%。正是创新,让合肥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牢记殷殷嘱托提高政治站位
——紧紧围绕“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牢记“再接再厉、不骄不躁、奋力拼搏”,坚决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期间,殷切期望安徽“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指出安徽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要用好这一优势,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总书记对科技人员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祝大家创新愉快。”三年来,合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于担当,主动作为。
最深层的变化,是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发挥创新优势,把创新发展作为闯出合肥发展新路、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贡献的战略选择。今天的合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社会组织,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产业技术工人,无论是高科技人才还是大学毕业生,创新的意识越来越强,凡事讲创新、谋创新、赞创新,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新,已经成为合肥的最大优势、最优品牌和最好形象。
最有力的行动,是创新基础不断夯实。2017年1月,合肥成为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标志着合肥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两年多来,合肥坚持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龙头,创新平台梯次推进,产业升级续写新篇,创新人才近悦远来,以创新、产业、开放、人才为指向的“四个高地”建设形成新局面。在英国《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数”全球科研城市50强评选中,合肥列榜单第27位。最突出的成效,是创新成果亮点纷呈。三年来,创新高地名至实归。热核聚变、量子信息等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中电科38所自主研发的“魂芯二号A”信号处理芯片单核性能超过国际同类芯片,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中国科大18个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世界纪录,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肥诞生,共有2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填补了很多空白,从“芯屏器合”到“集中声智”,从紧缺型高端产业到引领型高端产业,合肥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把握战略导向致力科技创新
——紧紧围绕“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牢记“奋起直追、迎头赶上”,高水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从“2+8+N+3”施工图的绘制,到合肥滨湖科学城成立;从“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到“一室一中心”建设;从2018年初的“科技五会”,到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成功举办、安徽创新馆开馆,围绕创新发展,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各方面积极参与,合肥市不遗余力,保证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各项建设任务得到了高起点高标准落实,取得丰硕成果。
加快重大战略平台建设布局。瞄准国家创新战略,推进建设大科学装置以及重大创新平台,持续强化基础和前沿研究。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现有大科学装置功能持续提升,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落户并开工建设,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等大科学装置启动预研,合肥成为全国大科学装置最密集地区之一。 “一城(滨湖科学城)、一馆(安徽创新馆)、一岛(科学岛)、一谷(中国声谷)”以及量子创新研究院、离子医学中心、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类脑实验室等重大基础工程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深化高校院所紧密合作。合作共建新型协同创新平台,推进“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链协同联动,与中国科大、清华、北大、哈工大等高校院所共建合作平台23个。中国科大先研院累计建设联合实验室52家,孵化企业233家,汇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602人;中科院创新院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清华公共安全院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1项,建成运行城市生命线一期项目;北航科学城完成首批研究生招录,推进首款重油两座飞机前期研发;合工大智能院累计培育企业60余家;安大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即将揭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安徽联合产权技术交易所,开通网上技术交易平台,与40余家单位签署技术资源信息共享协议,建立技术项目资源库,收集并整理各类交易项目300余宗。支持企业购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肥转移转化。三年来,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均增长22.3%,2018年达191.85亿元。拓宽科技成果合作渠道,面向全国与大院大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突出科技成果“展示、转化、服务”功能定位,高标准建设安徽创新馆,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技大市场。
推动产业创新转换发展动能
——紧紧围绕“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牢记“再接再厉、更上层楼”,努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引擎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合肥坚持不懈主攻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为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服务科技强国战略贡献合肥力量。近三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翻了一番,达2110户。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
新兴产业加速集群化。按照“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思路,加快打造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京东方、康宁、彩虹、维信诺等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完成“从沙子到整机”的整体布局,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光伏新能源产业形成以通威、晶澳、阳光电源等为龙头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和应用规模均居全国前列;以江淮大众、江汽蔚来、国轩高科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总量16.3万辆,推广应用完成率全国第一;“中国声谷”聚集企业400多家,较2014年初建时增长了14倍,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跻身全国人工智能“五强”城市。
“卡脖子”技术加速国产化。依托合肥科教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卡脖子”技术开展集中攻关。近三年来,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等67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围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实施69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74个市级关键技术重大研发类项目,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过2亿元。京东方10.5代线顺利投产,站上全球平板显示制高点;彩虹实现G8.5代液晶玻璃基板国产化“零”的突破;晶合12英寸晶圆一期成功量产,驱动芯片实现“合肥芯”“合肥造”;集成电路产业突破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设计领域复合增长率全国第一。传统产业加速高端化。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长安整车二期、合肥海尔工业园智能化升级及海尔(合肥)创新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同时,积极支持产品升级迭代,目前合肥白色家电年产量超过7000万台套,全国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就有1台是“合肥造”,这其中格力、美菱、海尔、晶弘的高端产品比重均超三成。
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养人”之城
——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牢记“扩大战果、积累成果”,为创新驱动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
三年来,合肥坚持用优越的创新环境、就业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养人”,积极构建集技术研发、平台支撑、金融创新、成果转化、政策支持、创新文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各类人才在合肥安居乐业、创新创业、愉快兴业。
坚持政策制度改革创新。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主战略,将创新型城市目标任务分解到30多个部门和县(市)区、开发区,形成了全市自主创新工作目标体系。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合肥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合肥市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的实施意见》等一批重要文件。加强人才工作,完善激励机制,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在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评选中,合肥连续两年位居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
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加大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等各类资本有效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融资发展。推行创新贷、科技小额贷等科技金融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基准利率贷款,截至2018年底,创新贷累计放贷4.86亿元,科技小额贷放贷9400万元。推进企业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促进专利与企业、金融的深度融合,2018年,151家企业办理专利质押贷款189笔、获得银行贷款18.7亿元。鼓励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再融资、新三板挂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对直接融资、并购重组、再融资等给予相关奖励。面向科技型小微企业,推广创业创新服务券等政策,1102家企业共计领取3306万元电子券,有效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成本。
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合作,加入G60科创走廊,开辟多元化创新合作渠道。广泛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发展“项目—人才—基地”战略体系,积极引进“微软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加快推进建设中俄超导质子联合研究中心、中德(合肥)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项目。全市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58家。改造升级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引导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对外开放。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合肥以“二线城市、一流科研”的独特现象,以“追赶发展、领跑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双重收效,生动实践着“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重大命题。新时代新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合肥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做得更大更好,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共合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关键词 下好 先手棋 安徽 总书记 推进[ 编辑:钟旺高 ]
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精彩图片
国内 国际 财经 文娱 体育 社会
RTV播报 | 更多 ·海豚视界“美丽安徽我的家”摄影月赛
拿起你的相机、手机按下快门,用摄影作品展示安徽自然与人文之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现状、家乡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 [详情]
·为梦想加油—“石油文化探源之旅” 启动
9月3号起,中国石油安徽销售公司携手安徽广播电视台开启“为梦想加油”石油文化探源活动,邀请听众和客户代表通过实地走访查看,现场体验… [详情]
·《繁花绽放,芳华颍上》第六届管子诗会
《繁花绽放,芳华颍上》颍上县第六届管子诗会暨第二届“最美颍上人”颁奖典礼于5月30日19点在颍上县县委党校会议礼堂举行… [更多]
·规模最大黄梅戏齐唱挑战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谱写中国戏曲壮丽篇章 “规模最大黄梅戏齐唱挑战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活动于2018年5月30日上午7点成功举办 【更多】
·嘻哈搜货电商经纪人项目正式上线
2019年2月19日,嘻哈搜货电商经纪人项目(嘻哈店小二)正式上线。该项目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商项目“嘻哈搜货”的延伸发展。… [详情]
江淮传真 | 更多
合肥 芜湖 阜阳 安庆 六安 宣城 亳州 黄山
蚌埠 淮南 马鞍山 淮北 宿州 池州 铜陵 滁州
精彩视频
本网独家
新闻专题 | 2013 2012 2011
安徽广播网"听见"大型采访专题 第一书记在乡村 月圆中秋 人圆月下 2014中秋 云南鲁甸6.5级地震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 第23个税收宣传月 落实“三严三实” 安徽广播网2014新春走基层专题
安徽新闻 | 更多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