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籍外交官来安大兼职:感谢安徽的人文积淀
他梳着背头,露出大大的脑门,微笑地站在台上,和安徽大学的学生们分享在外交部的工作经历、分析中东的局势。这位1946年出生于安徽颍上的外交官,于9月卸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一职,继续研究外交问题的同时,他接受了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兼职教授一职,将留出一部分时间在高校和学生们在一起。“在外时间再久,还是心系故乡。”他说。
【说工作】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
今年7月15日至26日,吴思科大使访问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中东地区有关国家,就缓和当前巴以紧张局势做工作。
当时,正值津巴布韦大选。 “一下飞机,就有人来保护我们,荷枪实弹,大使馆里人人都发了防护服,一进宾馆先有人介绍逃生路线。 ”吴思科介绍,这些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从事外交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心理上都没有什么波动了。
哪里有冲突就需要往哪里去,因为中国人在有冲突的地方可能会有危险,外交工作的职责之一就是保证他们的安全。吴思科的格言是林则徐曾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当然,中东地区也并非像是一般人印象中的“乱”,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很平静的,人民都在过自己的日子。
【说家乡】感谢安徽的人文积淀
吴思科1969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的阿拉伯语系,随后进入外交部工作,1971年驻伊拉克共和国大使馆,开始了他与中东的不解之缘。40多年来,吴思科的足迹遍布全球。
“我很感谢我们安徽的人文积淀。 ”吴思科说,安徽人很重视读书,这就给了他不断学习的机会。他至今仍能记得在母校颍上一中上学时的场景,毕业后只要有空,他就会回家乡回母校看一看。他还曾帮助奇瑞、江淮等安徽的企业走到非洲,寻求发展。
昨天,吴思科受聘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兼职教授,以后将留出一些时间和安大的学生们在一起探讨研究国际问题。
【问答】
很多皖企产品适合非洲市场
安徽商报:有人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却去援助非洲国家,对此有异议。你怎么看?
吴思科:世界是联系的,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帮助很正常。中国和非洲的缘分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尤其是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连毛主席都说中国是被非洲兄弟抬进联合国的。这是政治因素,也是道义。另一方面,是从长远利益来看的。中国和非洲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中国有自己的优势,非洲也有自己的优势。援助等方式让非洲加强了对中国的了解,我们的企业也能更容易地走出去。
安徽商报:安徽的企业想要走到非洲,你觉得要做些什么?
吴思科:现在,安徽的奇瑞、江淮,还有一些建筑企业都落地非洲,我有幸促成了其中一些合作。这些企业的产品都很适合非洲市场,以后肯定有更多的机遇,尤其是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这些都能带动安徽企业的发展。安徽企业应该努力抓住机会。(安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