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绿了!陕西美了!

09.10.2014  11:30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0月9日讯     (来源:中国林业网 )黄土高原、土石山区、茫茫荒漠,陕西的这种地貌特点,曾经让很多人把“黄色、贫瘠、荒凉”与陕西划上等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三秦大地发生了巨变:绿色版图北扩400多公里,森林面积达到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22%提高到41.42%。实现了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到“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历史性转变。
      退耕还林,树起全国一面旗帜
      说起变化,不得不提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陕西在全国率先打响“第一枪”,工程投资及建设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的一面旗帜。
      我省1999年在全国率先启动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工程涉及全省10个市102个县,惠及230万退耕户915万农民。在试点后的10年间,国家累计投入我省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88亿元,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449.5万亩。
      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及林业生态建设,使我省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0.92%增长到41.42%,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万余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区年均输入黄河泥沙量由原来的8.3亿吨减少到4亿吨。随后,我省平均每年完成退耕还林60万亩、补栽补植100余万亩。
      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45.99万亩,其中经国家确认面积185.37万亩,兑现补助资金17.4亿元,成为全国退耕还林封得最早、退得最快、面积最大、农民参与面最广的县。如今,吴起县域内90%的坡耕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率达76.1%,林草覆盖率从1998年的19.2%提高到现在的62.9%。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农民鼓起了腰包。我省每年投入2亿多元扶持后续产业发展。安康市紫阳县双桥镇六河村村民符代芳,退耕还林后大力发展厚朴产业,除了自家100亩退耕地外,还通过土地流转,把厚朴园发展到目前的3000多亩,并办起了林下养鸡场。
      防沙治沙,举世瞩目创造人间奇迹
      历史上,榆林城就曾因风沙侵蚀而被迫三次南迁。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的林木覆盖率也只有0.9%。
      近年来,沙区干部群众不断加快沙区治理步伐。目前,沙化土地已由3600万亩减少到2100万亩;流动沙地也由860万亩减少到50万亩;沙区森林覆盖率已由1.8%提高到30.7%。沙区治理已进入到“整体改善、局部攻坚”新阶段。
      如今,榆林沙区已经很难找到大片的明沙。位于横山县雷龙湾乡的哈兔湾示范区,前些年栽植的樟子松幼苗,已经长到一人多高,昔日的“沙海”俨然变成了“林海”。
      我省在大规模引进种植优良固沙植物的同时,积极开展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取得了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等54项科研成果,其中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7项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榆林的防沙治沙工作,被国际社会誉为“人间奇迹”。
      针对沙化土地类型,我省还探索总结出沙地公路景观型防风固沙林示范模式、林牧一体化防沙治沙模式、大荔复合型产业化治沙模式等6大类型24种治理模式,为全国防沙治沙创建了样板。“十一五”期间,全省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897万亩,占目标任务870万亩的103%。
      2012年,陕西全面治理荒沙行动启动,规划3年治理荒沙300万亩,对剩余50万亩流沙进行彻底治理。仅榆林市,治理任务就占到全省的99%。对此,榆林市坚持“谁造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转让”原则,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投资体系和多样化沙地治理模式。目前,榆林沙区造林保存面积达136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3.5%,860万亩流沙地得到固定或半固定,基本实现了“人进沙固”。
      治污降霾,保卫蓝天
      “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是我省确定的生态建设战略。2012年起,陕西林业重点实施了“3·10”工程,全力构建黄土高原、秦巴山地、渭北台地三大生态屏障和长城沿线、渭河两岸、汉丹江两岸绿色长廊等“三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自“三化”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共完成造林绿化1298万亩。
      近年来,我省围绕“大气、渭河、农村”污染,全面打响环境治理攻坚战,使全省各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面下降。
      “美丽陕西”从健康呼吸开始。我省启动实施了“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去年关中地区就拆除燃煤锅炉1250台,淘汰“黄标车”6.2万辆,18户重污企业退城入园。同时,陕西林业治污减霾三年行动启动,重点建设关中两个“百万亩”生态系统,目前已完成“百万亩森林”67万亩,保护恢复湿地50多万亩。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西安市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80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3天,与去年同期相比,PM10与PM2.5月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8%和21%。
      我省还加快渭河污染治理,全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改造。目前渭河水质正在逐年好转。农村环境也得到有效整治,全省每年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410万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能力33万吨。
      “三秦变绿了!陕西变美了!”这是人们普遍的声音。经过65年的治理,如今,一抹抹绿色,一条条清流,一朵朵白云,正在浓墨重彩地描绘着三秦大地。(记者  王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