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圩”点睛环巢湖生态建设

13.08.2014  17:15

  包河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但是,建设伊始,包河区并没有盲目地推进城镇化,而是放眼长远。提及此,包河区委负责人的回答简单明了:“生态,将是巨大的经济财富。

  如今,在56平方公里的湖岸,包河规划在前,造出了一道半月形的生态屏障,滋润一城百姓。

  就在包河大手笔泼墨巢湖北岸,串起三圩“明珠”的时候,作为乡村旅游的“先驱者”,大圩镇也在不断思考:如何让大圩的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共同促进。”包河区委负责人说。

  本届葡萄节,大圩镇全面推行市场化办节模式,委托媒体招商,进行葡萄节期间的活动组织和宣传营销。短短一个星期,效果显现。依托承办媒体的广阔资源,大圩人气日渐火爆,果农的葡萄广受热捧,美食村的菜香越飘越远。

  其实,市场化办节,仅是大圩探索的第一步。在葡萄园深处,还有一片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宝地——塘拐。一个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塘拐自古因水系发达而闻名,迄今还保留着沈福集、九磙桥遗址,村中的老井壁残留着数条因提水绳索磨刻的沟槽。这些,让大圩视为珍宝。“我们想充分利用塘拐的优势,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将它打造成合肥的周庄。”大圩镇镇长钱炳说。

  巢湖北岸三颗“明珠”闪亮,触动的,不仅仅是包河的神经。6月5日,国家六部委公布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如何进一步融入环巢湖旅游建设?如何让美好乡村建设走得更远?包河人在思考。采访中发现,包河人有一个共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可以直观地从老百姓的口碑中体现出来。我们要让居民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或许,这正是“包河故事”能经久不衰地演绎下去的灵魂所在。

  放眼望去,滨湖、临江、达海,湖城共生,一个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生态包河正款款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