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缩水近一半 人员减少三分之一 基层法律服务窘境中觅出路[安徽法制报头条]
这是一个和律师相似的群体,除了不能代理刑事案件,他们几乎可以涉足律师事务所的全部业务。不过,他们执业区域受到限制,收费也更加低廉。但与律师队伍迅速壮大的态势相比,这个群体却在逐年减少。他们就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8月19日,记者从省司法厅获悉,截至今年6月,全省现有基层法律服务所718家,法律服务所工作者2713名。而在最鼎盛时,基层法律服务所多达1200多个,法律服务工作者接近4000人。数字上的鲜明对比,是这一行业正在逐渐萎缩的真实写照。
扎根基层服务一方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当时律师极为稀少的情况下,根据司法部要求,全省各乡镇和城市街道开始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发挥便利群众、服务快捷、收费低廉等优势,向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一度,基层法律服务所在各地遍地开花。
成立于1994年的阜阳界首市泉阳镇法律服务所就是在这波大潮中诞生的。现任该所主任的樊子彪也是发起人,他告诉记者,最繁盛时,界首市18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法律服务所。回忆过往,樊子彪语气中充满自豪:“我们为一方的和谐稳定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除了代理案件,该所还主动承担起调解矛盾纠纷、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等任务。
来自于省司法厅的一份数据也能证明,2014年,全省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代理诉讼案件32476件,调解纠纷55961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061件,参与司法行政工作23379件,通过各项业务工作共为当事人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5.7亿万元。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满足基层群众法律服务需求方面、在协助基层政府和村(居)民自治组织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展停滞担忧前景
然而,基层法律服务所逐渐萎缩的事实无法回避。仍然以界首市为例,曾经18个基层法律服务所,如今硕果犹存的只有8个。这并不是孤例,阜阳市宁老庄镇司法所所长付广雪告诉记者,该镇的法律服务所已经在几年前撤销。合肥市司法局基层处处长夏军也表示,肥西、肥东的法律服务所在案源缺乏的情况下勉强维持。业内有些悲观者甚至发出了“我该如何存在”的感慨。
作为基层法律服务所战线从业22年的一名老兵,樊子彪目睹了基层法律服务所从轰轰烈烈到寂寂无声的过程,他认为,其中既有乡镇基层经济水平提高、政府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不断完善、法律群体职业化、律师事务所服务覆盖面扩大等时代转型的外部因素,也有从业者学历低、业务水平有限、低价不正当竞争、管理混乱等内部因素。为了适应转型需要,樊子彪透露他正在准备司法考试。
作为行业管理者,夏军认为该行业的逐渐萎缩与顶层设计对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地位和执法活动没有给予明确的支持也有关系。比如今年1月,最高法颁布了《民诉法》司法解释,其中第88条第二项关于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区域的限制规范(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内),就让很多法律服务工作者感觉“被剥夺了生存权”。
省司法厅基层处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由于国务院取消了“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核准”,目前未设立基层法律服务所的乡镇街道无法设新所。此外,基层法律服务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我省现有200多家基层法律服务所尚未与司法所分离,两所合署办公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司法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显然不符合规范化建设要求,并且作为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司法所工作人员从事有偿法律服务工作,也不符合相关法律、政策规定。
细分市场大有可期
令法律服务工作者略感欣慰的是,今年7月底,省司法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对基层法律服务机构、人员、内部管理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履行监管职责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和要求,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意见》要求加快推进两所分离工作,同时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与法院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帮助解决基层法律服务执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认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作为律所和律师的一种补充,有其生存的土壤空间。尤其是在远郊区县和偏远乡镇,律师事务所的介入程度还很有限,而这些地区的法律需求又比较旺盛,疏解基层信访压力、维护基层和谐稳定还要依靠法律服务所。
省司法厅基层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会下大力气加强从业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同时,也建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要不断拓展工作领域,积极介入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农民工维权、农村小城镇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本报记者周莹莹
稿件来源:2015年8月25日安徽法制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