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杂谈:既能“选得出”又能“留得住”

22.10.2018  09:41

  补齐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不能忽略村干部这关键一环

  至今还记得那个中年汉子满脸的无奈。那是一个贫困村的村主任,他本是种植食用菌的技术能人,靠着一技之长把自家生活经营得不错。村民信赖他的本事,把他选为村主任。在他的带动下,食用菌成为村里最重要的脱贫产业。但由于村里事务过于繁重,自家的“副业”越来越顾不上,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家里的生活压力很大。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他无奈地表示,支撑他坚持工作的是一腔热情,可生活压力很现实,如果情况再没有好转,他只能选择放弃当村主任了。

  这个村子的情况并非个案。当前在不少农村,的确存在村干部难选、选出来难留的问题。因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使得人才基本是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乡村里虽然不乏高校毕业生、乡土人才、致富能人等有本事的人,但这些人要么进城就业,要么进城打工,很少会留在乡村寻求发展,即便是留在村里,对当村干部也没啥积极性。这导致在部分乡镇,村干部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带动群众发展致富的能力不强,想推荐一些年轻有为的村干部,却找不到合适人选。

  村干部选出来为何难留住?在笔者采访的村干部里,有人说当村干部活儿多钱少,一根针串起千条线,有时候真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有人说操心不讨好,干好干坏一个样。村干部要负责调解村民纠纷、评定低保户、发放社会救助等,费了不少心,却难免因为按章办事得罪人而落埋怨。与此同时,由于出路不多、上升空间不大,干得再好也无法体现在收入和晋升上,影响了一些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村干部队伍是领头羊,这支队伍不稳定,就难以发挥带动作用,难以体现乡村基层组织的活力,创造乡村新生活、新面貌的工作就会受影响。因此,补齐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不能忽略村干部这关键一环。

  应当说,近年来为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各地做了不少探索。增加绩效考核收入,为村干部购买养老保险,选拔优秀村支书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不仅给他们压担子,也帮他们拓展空间。但一些现实因素阻碍影响了这些好举措“变现”。有调查显示,近3年来北方某省村干部虽然有一些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干部,但占村干部总量的比例仍然不高。

  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村干部队伍,应当内外兼修想办法。从外部看,借乡村振兴的好时机,打通城乡之间人才双向流动通道,让那些与现代生活、市场经济有过密切接触,并且熟悉“三农”、热心农村发展的能人、年轻人,回到乡村发挥作用,带动发展。从内部看,一方面加快对村干部培训提档升级,强化培训效果;一方面完善村干部收入和晋升措施,让他们工作有门路、有待遇,干得好有奔头。

(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朱 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