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全国师德标兵"事迹揭晓
2015年教师节即将来临,日前,安徽商报记者从省教育工会获悉,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教育部办公厅表彰了10名“全国师德楷模”、100名“全国师德标兵”。我省亳州市蒙城县篱笆镇姜刘小学朱景科、黄山市祁门县祁红中心学校棕里教学点戴佳仁、合肥工业大学傅为忠三位老师获“全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坚守老师”戴佳仁:22年深山唯一的守望者
戴佳仁,祁门县祁红乡棕里小学教师。棕里小学位于皖赣交界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条件艰苦,但是戴佳仁在这里待了22年。今年开学,学校只剩下3个学生,但戴佳仁仍在坚持,“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坚守……”
永胜村棕里小学坐落在大山深处的祁红乡腹地,是该乡唯一的农村寄宿教学点。戴佳仁1986年高中毕业后就成为一名乡村民办代课教师,1993年通过考试转正为公办教师。 1992年,戴佳仁主动要求到棕里小区任教,当年一条公路都没有,从老家到学校要走20多里山路,每周只能回家一次。
戴佳仁的父亲也是一名民办代课教师,直到去世仍是民办教师身份,当年也一直在山里学校任教,“他多少对我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今年9月1日开学,棕里小学只剩3个学生。戴佳仁告诉记者,棕里小学学区有四个自然村,加上以前的教学点,学生最多时近百人,教师四五人,戴佳仁是负责人。随着打工潮到来,很多家长将孩子带到山外,教学点纷纷取消,学生也越来越少,其他老师纷纷调走了,今年开学只有戴佳仁一个老师。面对困境,戴佳仁说,他会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希望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实现城乡教育均衡。
2014年,戴佳仁被评为安徽省师德标兵;今年教师节前夕,他又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
“弯腰老师”朱景科:90度的腰通向知识的桥
蒙城县篱笆镇姜刘小学教师朱景科,学生、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弯腰老师”。 27岁时,朱景科不幸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疾病迫使他的腰几乎弯成了90度,身体许多大关节疼痛,只能每日吃止痛药。然而,朱景科没有对疾病低头,而是顽强地继续站在讲台上育人。
朱景科今年55岁。1978年7月,朱景科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被聘为民办教师,1996年转为正式教师。1988年,朱景科在教书时突然感觉腰疼难忍,到医院一检查,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该疾病属于疑难杂症,一直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案。随着时间延续,朱景科的腰慢慢弯下来,行走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如今,他的腰部与腿部已经弯成了近90度。此外,他的腰部、肩部、髋部等大关节疼痛,每天只能靠吃止疼药缓解。
9月7日下午4点30分,安徽商报记者与朱景科取得联系时,他刚刚下课。“上学期有老师退休了,我带三年级和六年级的数学,每天4节课。”朱景科说,“这学期我带的是五年级数学,每天下午上3节课。”
由于身体原因,写板书成了朱景科教书最大的障碍。“只能在黑板的下半部写板书”,朱景科说,“因为能写的面积有限,所以只能写着擦,擦完后继续写。”
得知自己获得2015年“全国师德标兵”荣誉后,朱景科直言“愧不敢当”。“再过几年我就要退休了,我十分不舍得讲台,也不舍得这些孩子们。”
“慈父教授”傅为忠:30年不变站在学生中间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商管理系主任、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刚刚喜获“全国师德标兵”的傅为忠老师身兼数职,总是很忙很忙。从教三十余年来,他一直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
上过傅老师课的学生都知道,傅老师极少站在讲台上,总是站在学生们中间。他边走边讲,“移动教学”,照顾教室每一个角落里的学生。“想在傅老师的课堂上挑个后排座位打瞌睡,那是不可能的!”
不论工作多忙,只要是学生的电话或邮件咨询,他都会逐一回复。多年前,傅老师班上有个女研究生,进校时年龄就比普通学生大,研二时又怀孕了,经济也不宽裕。了解情况后,傅老师立刻掏出600元给她补充营养。这位学生整个读研期间,傅老师时常给予她资助。
傅老师班上,有一个保持了多年的“规矩”,那就是他的研究生只要离开合肥,不论回家还是旅游,在离校和返校的第一时间,都必须给傅老师打电话,确认平安。“在家里不也是这样的吗,这样父母才会放心。”
傅为忠指导的学生曾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金奖;他指导的本科生团队在全国市场营销分析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傅为忠领导的发展战略研究所,给省科技厅《增强合芜蚌自主创新实验区主导产业竞争力研究》提出观点和建议,科技厅在编制合芜蚌实验区发展规划时融进了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很好的政策效应。
责编:孙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