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农民工的城市梦

02.03.2015  12:19

  【编者按】

  春节刚过,又有一大批农民工踏上进城之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工离开家乡,到城镇谋生、创业和发展。近日,我省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省,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安徽总体方案。如何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从农民工进城看新型城镇化》。

  离家进城谋生,城市生活对他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把梦想寄托给下一代

  ——第一代农民工是城市梦的探路者,他们中大部分人如今已返乡养老

  2月25日上午,合肥市包河区一处工地的入口处,建筑工丁守玉正拿着收音机听庐剧。“今天我值班。 ”丁守玉来自肥东县店埠镇半店村,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来到合肥,是村里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人。

  30多年前,离土离乡的农民若想到城里打工可不是一件易事。 “刚改革开放时,要有熟人带着进城,否则找不到活干。 ”丁守玉说,“刚进城时,特别羡慕城市生活,特别期待孩子们能当城里人。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带动了工业生产。城市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大增,农村人口开始逐渐走向城市。 ”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庆跃先告诉记者,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身份、文化等因素制约,第一代农民工进城之路异常艰辛,很难融入城市生活。

  在合肥市蜀山区一小区做保安的赵华,也是最早一批进城的农民工。赵华说:“我20岁出头就到合肥,贩过蔬菜、开过小店,后来开废铁回收站,2000年买了两居室的房子。后来收购站倒闭了,我就当保安。把老家的地租出去,现在和儿子住在一起。

  目前,第一代农民工大多数已到花甲之年,逐渐退出打工舞台。他们中大部分人返乡养老,小部分“有幸”留在了城市。 “他们务工之初,绝大多数在农忙时回家种地,农闲时入城务工。这种离不开土地的生活,让他们更多的是农民、少一些是工人的角色。 ”省社科院城乡研究所研究员张谋贵认为,第一代农民工是城市梦的探路者。

  进城能够多赚钱,供养上下两代人,很多人依然是城市的“边缘人

  ——虽然在城里有房子,但在子女教育、养老、医保等方面与市民还有差异

  2月25日,合肥下着细雨。赵晓冬把小货车开到政务新区等活干。记者眼前的这位“奔四”的货车师傅,看起来比同龄人沧桑很多。 “有时一天能赚两三百。今天大伙还在过年,活不好揽。 ”赵晓冬说,不干活心里就不安,儿子要上初中了,花钱的地方太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赵晓冬从老家到合肥帮父亲赵华的忙,“虽然在城里有房子,但还是感觉不到自己是一个市民”。

  对于40岁上下的二代农民工来说,供给孩子、赡养父母……生活的压力很大。张谋贵认为,二代农民工注重的是养老、医保、低保、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但是目前这些待遇和市民相比还有差距,很多人依然是城市的“边缘人”。

  2月15日,记者在合肥市长沙路一处建筑工棚里,见到了邹怀义夫妇。 “上世纪90年代我出来打工,一晃20多年,现在每年春节和采茶时节才回去。 ”邹怀义说,他打工的第一站在合肥郊区一家窑厂,干了大半年,500元的工钱,到过年时老板只给了250元。 “现在有政府帮农民工维权,再也不用担心领不到工钱。

  如今,邹怀义夫妇做钢筋工每月能挣8000元。邹怀义爱人徐新华说,想过在金寨县城买房,50万元的价格太贵,“把娃培养好,等他们读完大学,还是想搬迁到县城居住”。

  “‘两头顾’让绝大多数二代农民工‘漂’在城市。他们收入较低,城市房价太高,在城市买不起房,但农村的房子也不能卖。 ”张谋贵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政府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制度壁垒,实现“同城待遇”,让更多的农民工兄弟实现城市梦。

  没有种地技能,城市的生活比农村有意思,漂也要漂在城里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不仅谋生存还谋发展,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城市梦

  “今年最大的梦想就是学会理发。 ”2月16日晚,在合肥市滨湖假日小区附近的理发店里,90后小伙左俊向记者介绍,他老家在肥西县三河镇,中学毕业就到建筑工地拎水泥浆,这活又脏又累,干了一个月就“闪人”。 “我没干过农活,粗活又干不了,又不喜欢别人管我,感觉学理发适合我。 ”在左俊看来,城市的生活比农村要有意思得多,上网、逛街、泡吧……

  当前,“85后”“90后”农民工占我省农民工总数的六成以上。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进城不仅谋饭碗谋生存,而且还谋事业谋发展,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城市梦。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告诉记者,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更向往,他们追求物质也追求文化需求,不再像父辈那样埋头挣钱。他们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更高,然而很多人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养活自己的技能。

  刚过去的一年,砀山县的凡凤芝夫妇终于在宿州市区扎了根。做早饭、送孩子上学、上班、下班……在外人的眼里,这对“85后”小夫妻和城里人没啥两样。记者在百丽鞋业宿州公司遇到凡凤芝时,她正在教一名新员工裁剪羊皮面。凡凤芝是车间主任,丈夫是鞋厂的质检员,两人月收入共有9000余元。 “俺们在深圳打工时学到制鞋技术,回宿州后成为厂里骨干人员,现在贷款买了房,终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凡凤芝说。

  “若想真正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要通过加强劳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收入,才能赢得体面美好的城市新生活。 ”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夏淑梅说。

  (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夏海军、田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