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30万亩我们同样退得下

26.05.2015  14:09
   中国绿色时报5月26日报道(记者 吴兆喆)  退不退耕?还林还是还草?种什么品种……
  贵州省赫章县的答案是:由群众自己定。
  赫章县县长孙逊表示,退耕还林是向荒山要绿地、向瘦地要效益,县里坚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科学布局、统筹规划,确保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赫章县2014年退耕还林总任务是4万亩,早已深知政策利好的农民退耕意愿强烈,一年却退出了3倍多的量,实际退耕12.42万亩。
  “再有30万亩我们同样退得下!”5月14日,赫章县林业局局长袁泽泓指着今年的任务表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全县超过25度的陡坡耕地还有42.48万亩,可任务只有10万亩。”
   “核桃进入盛果期后,我就不再是空巢老人了”
  吴维伸着急地把锄头放在地上,开始用双手比划。
  5月13日傍晚,62岁的吴维伸在自家退耕地锄草。他不会讲普通话,又怕记者听不懂,有些焦急。
  老吴是赫章县财神镇倮布嘎村村民,去年退耕的40亩地全种了核桃,今春又套种了土豆。
  退耕前,老吴种着土豆、玉米和烤烟。好年景,土豆每亩收入1500元,年景差则只有600元。玉米和烤烟相对稳定,每亩收入分别为300元和1000元。
  老吴的两个儿子都带着媳妇在外打工。他和老伴是典型的空巢老人,3个孙子成了留守儿童。
  “还有什么比种核桃更划算?核桃进入盛果期后,我就不再是空巢老人了,孩子们也不是留守儿童了。”老吴眼角有些发红,“按每亩收入5000元算,40亩是20万元,儿子和媳妇还要出去打工吗?”
  与吴维伸家庭情况相似,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鹰嘴村村民王顺才和老伴的“主业”也是照看孙子。
  “儿子和媳妇在广东打工,一年也难得回来一趟。”60岁的王顺才希望过上儿孙绕膝的日子。去年,他把31亩陡坡耕地全部退耕种了核桃。
  “退耕还林工作组征求意见时,大家都愿意种核桃。”倮布嘎村支部书记施绍礼说,第一轮退耕还林的核桃种植户,目前核桃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1/3,“希望国家多下达任务,村里还有近600亩陡坡耕地能退。”
  “我们村能退的还有3200亩。”鹰嘴村支部书记王福德有同样的诉求。
  “任务有限,我们很为难。”财神镇党委书记毛朝鹏无奈地说,“去年全镇的任务才2000亩,为了契合县里集中连片发展核桃产业的规划,已给了倮布嘎村1200亩,可全镇有23个村子呢!”
  “此次,我们把全乡1378亩退耕任务全给了鹰嘴村。”兴发乡乡长张世文说,“其他村只能等新任务了。”
  退耕情系民生,民生连着民心。赫章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核桃产业不只是退耕还林的优中之选,也是产业扶贫、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以第一轮退耕还林为契机,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全县种植核桃163万亩,目前挂果25万亩,年产量3万吨、产值近10亿元,每年可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不能打击农民的积极性,只能通过先退后补的方式实施,等国家有新任务下达,再给他们补发补助。”袁泽泓说,“2014年年初省里组织过摸底调查,当时赫章超过25度的陡坡耕地达46.48万亩,抛掉去年和今年的任务,还有32万亩可退。”
   “管理很重要,必须退耕一片,见效一片”
  杨蕊带着助手到退耕地里检查造林情况去了。这位乡林业站站长说:“退耕地必须做到地与图一致,并严格按照科学方法种植。”
  跟着杨蕊走进鹰嘴村的退耕地里,只见今春新植的核桃苗碧绿挺拔,苗根处的地膜里挂满了水珠。
  “所有的苗子都覆盖地膜。”杨蕊说,“为确保成活率,县林业局总结了‘九个一’造林法,除此之外,关键的还有‘选好一株苗’,目的就是要让每一寸土地更有价值。”
  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袁泽泓表示,核桃良种是赫章核桃产业发展根本,承担着退耕还林和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赫章县依托国家核桃良种基地,建成种质资源库200亩,收集品种70个;建成优质采穗圃2600亩。2013年,赫章核桃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县里规定,凡核桃育种、嫁接苗培育等,一律选用“黔核5、6、7、8”4个本土良种。
  5月14日,记者在赫章县核桃科技文化综合展示区看到:组培室内,装有核桃嫩芽的培养基密匝匝地排列着;温室大棚中,核桃苗更显修长,静静地享受暖风的轻抚;山坡上,碗口粗的核桃树纵横交错,浓密的枝叶如张开的大伞,接着洒落的雨滴。
  “从种苗到挂果,我们管理规范,确保退耕一片,见效一片。”袁泽泓介绍,为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赫章的退耕还林工作实行任务、责任、资金、考核“四到乡”,乡政府要与退耕户签订合同,明确责权利。同时,县里成立了全省唯一的核桃产业发展事业局,并聘请专家采取技术咨询、专业授课等方式,培训农民上万人次,使每个核桃种植户至少有一人掌握栽培技术。
  赫章县对退耕还林高标准要求,并强化了考核体系。
  记者在今年赫章县1号文件中看到,退耕还林已纳入全县“精准绿化”的范畴,其中核桃、华山松、杉木等退耕还林树种的打坑规格、株行距,苗木生产和供给,退耕还林补助兑现办法等规定尤其详细。特别是由县纪委书记任组长的督查方案和实行一票否决的验收方案,绷紧了干部们的“弦”。
  对此,孙逊表示,在这项德政工程、生态工程和民生工程中,“要时刻保持爬坡上坎的压力感、生态为民的使命感”。
   “建园区、引企业,拉长产业链,确保不反弹、能致富”
  车行赫章,绿意盎然。
  沿财神镇、朱明乡、双坪乡行进,沿途100公里的陡坡上尽是核桃,浓重的绿与清新的绿交错,填满了视野。
  “这是赫章打造的百里核桃长廊,老树色彩浓郁,小苗色泽较浅。”袁泽泓介绍,赫章将核桃产业发展和退耕还林相结合,预期今冬全县核桃总面积将达200万亩。未来,生产、加工、销售等功能更趋完善。
  “建园区、引企业,拉长产业链,确保不反弹、能致富。”袁泽泓说,产业发展是退耕还林的重要保障。目前,野马川镇建立了农特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已引进龙头企业11家,其中贵州赫之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的核桃乳已远销云南、四川等地,贵州金果缘核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核桃工艺品已走出国门。
  “退耕农民选择种植核桃,基本不用担心销路。如果融资顺利,赫章的核桃产量提高后,公司可以做干果,榨核桃油,拉长产业链。”赫之林公司总经理梁孟香说。
  目前,公司年产核桃乳5万吨,需要核桃仁约1.7万吨。今年6月即将投产的二期工程,年产能可达10万吨。
  “二期将针对赫章核桃产量调整产品结构,如果产量可以满足生产需求,那将是10万吨核桃乳助力产业富民。”梁孟香说,“公司去年的收购价是每公斤核桃仁68元,比前年略有提高。”
  榨核桃油的设想已落定。去年,赫之林公司与赫章县政府签订了相关投资协议,预期年产核桃油10万吨,产值达20亿元。
  除核桃仁之外,核桃木、核桃壳、核桃皮、核桃隔、核桃花都有利用价值。记者在赫章新建的中国核桃文化生态博物馆看到,用核桃壳制作的工艺品“展翅雄鹰”栩栩如生,用核桃木制作的如意沙发10件套售价13.8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孙逊表示,到2020年,全县核桃挂果面积将达90万亩,综合产值近50亿元。待规划的200万亩核桃进入盛果期,预计每年可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核桃种植户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全县森林覆盖率将提升30%,为长江、珠江上游提供坚实的生态屏障。
  让山川草木葱郁,让大地林果丰硕,让百姓笑逐颜开……这是退耕还林工程区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更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