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查】粮食增产的“支点”在何处?(图)

09.06.2014  08:09

  今年,界首市种植大户齐岗的小麦亩产超1000斤。不过,他的高产让周边的农户感到不解:“为啥这地在俺手里每年只收八九百斤小麦,一到齐岗手里就收1000多斤呢? ”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如今愈发显得宝贵。在有限的耕地上,如何实现持续增产增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种植效益

  年收入超过50万元,对许多城市白领来说还只是个梦想。不过,今年小麦收割完毕后,我省不少种粮大户的收入已经悄然超越这个数字。 5月29日,在庐江县郭河镇的田头,记者见到喜上眉梢的王士照,他今年种植的1000余亩小麦获得了丰收。 “小麦早已签了订单,收割完即卖掉了。预计纯收入超过60万元,比去年增加了20万元。 ”王士照说。

  同在庐江县的种粮户吴亚平今年种了150亩小麦,虽然亩产也达到了900斤,但是跟王士照相比,他今年的收入满打满算也只有10万元。 “我同样一年忙到头,收入却不是很高,我想扩大种植规模。 ”吴亚平说。

  规模大才能效益高,这在各地已经得到验证。近日,界首市农委组织对全市18个乡镇街道小麦进行测产,结果显示,种植大户的小麦平均单产1090.4斤,比普通农户高出180斤以上。 “加快土地流转,让懂科技、善经营的大户进行规模种植,培育出许多小麦单产千斤田。 ”该市农委负责人说。

  “规模经营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省农委种植业局局长牛运生认为,规模化种植,不仅能减少种植成本、提高卖粮食的议价能力,还能够推广和运用农业新技术。以水稻为例,我省规模经营者的良种覆盖率为100%,化肥、农药使用量比普通农户低20%左右,亩产则高20%以上。规模经营者大多通过种植一季稻一季麦或双季稻等方式来增加收益,提高复种指数,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目前全省经营种植业的近5万个大户,单产平均比分散经营农户高10%以上。

  数据显示,我省规模经营发展呈逐年加快态势。 2008年至2011年,全省土地流转分别为730、941.8、1017.7、1197万亩,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长。规模经营主体也趋于多元化,从起步阶段以农户为主,逐步拓展到种田能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企业等。截至今年初,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近3000万亩,其中耕地2000万亩,土地流转率进入全国前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种粮大户们在规模化的道路上也有烦恼。王士照想建晒场和仓储,却因没有用地指标而犯愁;齐岗想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却因融资难而搁浅……对此,农业专家表示,各级政府要增加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预算,优先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仓储、加工、包装等永久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在支农项目、金融扶持等方面还要给予倾斜。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