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到“最后一班岗”——追记涡阳县基层干部刘亚
1989年7月刘亚从芜湖农校毕业,回到家乡涡阳县当上农技推广员,一直到今年3月5日调离,他始终坚守在农村,先后担任过五个乡镇的领导职务。他主政的陈大镇、义门镇和高公镇,先后从落后乡镇迈入先进行列。3月8日中午,已经调入县委组织部的刘亚还放不下基层的工作,他对家人说:“之前在高公镇工作,争取到一个招商引资项目,下午要去合肥跑项目,为高公镇站好最后一班岗。 ”正是信守对农村群众的服务承诺,刘亚拼搏到“最后一班岗”,用生命给自己27年的农村工作画上了句号。
刘亚工作上有一股子韧劲,义门镇有一个叫“穆老荒”的地方,占地一万亩左右,被当地群众视为“废地”。 “基本没有农业设施,看天吃饭,一直断不了穷根。 ”原义门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周翔告诉记者,刘亚来义门镇担任党委副书记、镇长,下决心彻底改变“穆老荒”的落后面貌。
2014年8月,刘亚带着周翔等人,进入“穆老荒”为前期规划做调研。 “刚下过雨,车子进不去,刘亚就带着我们下车步行。 ”周翔回忆说,刘亚随身带着皮尺,哪块地如何治理、道路修多长、沟挖多深,先用皮尺量,不够长了迈开步子数,几个人从上午八点走到中午十二点,浑身上下没一块干净地方,硬是用两条腿“量”清了万亩“穆老荒”。 “回到镇上,我想请他去饭店,刘书记说,吃馆子影响不好,最后四个人每人吃了一碗干扣面,只花了45元。 ”周翔说。如今的“穆老荒”,修建了十几公里的循环水泥路,宽敞的路面同时能跑两辆车,十余条淤堵的河沟被清通,旱涝保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万亩吨粮田。
2015年5月10日,刘亚被调入高公镇主持工作,那里工作基础差。“派他去,最能让人放心。”这是县委常委会上对刘亚的一致评价。这是个群众形容“鸡鸣听四县”的偏僻乡镇,开车回县城至少一个小时。由于党政班子人心不齐,多年来财政税收、美好乡村建设等十多项工作件件落后。刘亚到任后,通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燃党政班子的斗志,他跑遍了全镇11个行政村,为高公的发展寻找破题之策。高公镇一家出口型企业,多年来受制于土地约束而无法扩大再生产,刘亚全力协调帮助解决用地问题,还帮助该企业招商引资1.1亿元。今年一季度,这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2000万元,同比增长30%。到2015年末,刘亚用了半年多时间,实现全镇财税收入940余万元,一举跃居全县之首,这个综合排名连年倒数第一的乡镇,也晋升了6个位次。
刘亚干事业“精细”,对生活却并不讲究。袜子烂了洞,妻子王丽看不下去,要给他换一双,他却说:“反正穿在鞋子里面,别人看不见。”母亲看病无钱医治,他将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连病危时的抢救费用,都是家人四处借来的。有一次回家,看见家里多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得知花了2000元后,他抱怨妻子“不会过日子”。“他经常不回家,哪里知道我摔伤了腿,实在走不了路,为了照顾老人,才不得不买的。 ”王丽说,丈夫生前对物质上看得很轻,对精神上却不断地追求,读书笔记、学习笔记写完了几十本,“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是他的座右铭。刘亚病逝后,涡阳县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作者: 武长鹏 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