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喷三防”种粮大户的新体验 《阜阳日报》
4月18日一大早,家住颍泉区伍明镇彭庄村的姜从连就起床忙活开了。“当前正值小麦抽穗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我们得抢抓晴好天气做好防治工作。”姜从连边说边准备好农药、水桶等物品,然后拎上机动三轮车,朝村头的麦田驶去。
姜从连今年56岁,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今年种植了670亩小麦。除此之外,他还于2008年发起成立了从联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托管附近村民小麦2600余亩。“我现在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有5286、北农207、联麦2号,这些都是经过多年实践挑选出来的优良品种。”姜从连介绍说,目前小麦病虫害防治的主要目标是赤霉病和蚜虫,所使用的农药有多菌灵、吡虫啉等,“本月20日前要完成第一遍喷防工作,25日至27日再进行第二遍喷防。”
记者随姜从连来到他的小麦地边,放眼望去,整片的麦海翻着绿浪,煞是喜人。在位于田间的小路上,几名技术人员正蹲下身子,调试两架植保无人机。当天,由阜阳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站联合安徽天鹰兄弟无人机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举办的无人机“一喷三防”技术推广与演示活动就在姜从连家的麦田里举行,吸引了不少附近群众前来观看。
随着加药、电池安装等程序的完成,技术人员操纵遥控器,两架植保无人机稳稳地向麦田上空飞去。随着飞机前行,细密的药水成雾状散开,均匀洒在叶片上。“这植保无人机飞得真快,药喷得真均匀。”看着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果,姜从连不禁回忆起往年“一喷三防”时的情景,“每天要组织十来人的值保服务队,背着药桶进行喷防,人劳累不说,作业速度也很慢。要是早用上植保无人机,能省不少时间和精力,俺正计划买一架。”
看着麦田边围满了看稀奇的群众,天鹰无人机公司技术人员适时进行了技术宣传:“以这种ty787型号植保无人机为例,可装载17公升药水,可在十分钟内完成20亩地的喷防工作,每天作业量可达500亩左右。”听了介绍,年近八旬的村民胡大营惊叹地说:“种地也用上飞机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同行的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站长郭佑彪告诉记者,当前正值小麦“一喷三防”关键期,为做好新型农机及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该站近期在颍泉、颍东、阜南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植保无人机“一喷三防”技术演示与推广活动,累计作业服务面积5000亩,目的就是让更多群众了解现代农机化技术带来的便利,继而学习利用新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摘自:阜阳日报 0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