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黟县探索古建筑保护利用新路径

16.09.2015  18:41

黄山市黟县在推进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文化建筑遗存保护中,以“丰富旅游新业态、延续古建筑文化脉络”为切入点,全域调查古建筑基本情况,梳理古建筑历史和背后的故事,探索“保护—利用—再保护”的新路径,自2009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0余亿元,实施了近500幢古建筑和17个古村落保护利用,打造产业类和事业类业态19种360余处,让古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集中保护、异地搬迁”模式解决零星偏僻、濒临倒塌古建筑保护利用难题。结合文化项目的实施,对散落民间、老百姓无力保护的古民居进行异地保护利用。以秀里片区整体开发、碧云老房子、陶渊明故居守拙园等项目为依托,引入江苏一德集团、中权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等,配套建设度假体验创作等多元乡村文化体验产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和品质。目前,秀里影视村一期二期、守拙园一期已完工运营;碧云老房子、守拙园二期、秀里三期正快速推进。

“委托管理”模式解决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难题。采取“管、放”结合的方式,由主管部门实施监管,吸纳社会资金进行维修管理,主要用于文化创意、展陈交流等,得到国家和省文物局充分肯定。如:南京先锋书店有限公司投入450万元,利用碧山汪氏祠堂打造文创产品碧山书局;北京华行国际投入3000万元,利用龙川叶氏祠堂打造中国徽州明清家具博物馆。

“多业并举”模式解决古建筑利用成效难发挥问题。围绕打造12种产业类、7种社会事业类业态要求,发挥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优势,加强古建筑保护利用,引入有实力、有品位、热爱徽州古建筑的人士参与业态打造。目前,已成功培育猪栏酒吧系列、黄岳画院、南薰别墅、张公馆、万巢客栈、画中客栈、粮库咖啡、关麓小筑等一批新型文化旅游体验业态。

“产权流转”模式解决古建筑保护利用资金难的问题。以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古民居的保护利用,积极开展古民居流转试点工作,首批9户13幢古民居流转批件已获省政府批复;探索成立古城旅游开发公司,参与古民居流转保护,积极发挥国有公司在古民居流转中的保护利用、保值增值、市场融资、业态打造的重要作用。

该县还注重教育引导,在提升社会参与度上下功夫。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乡村工作网格化管理平台等载体,宣传古建筑保护利用的意义,提高全社会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度,实施宏村、西递、南屏等17个古村落387处古建筑二维码制作。目前,宏村、西递、南屏和屏山4个古村落二维码全部开通使用。  

六安市叶集区平岗街道文明实践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安在线
滁州获批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日前,滁州市获省政府批复,文化厅
严防纪律处分决定“打白条”
为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文化厅